二、出口产业重点发展七大基地
(四)加快培育发展5个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及2个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
1. 新能源装备产业出口基地。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主要发展光伏、光热、风电设备、清洁能源设备等产品。
2. 高新电子产品出口基地。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主要发展集成电路封装材料、集成电路芯片、计算机网络设备、消费电子、新型光电子器件、汽车及船舶电子等产品。
3. 机械加工装备出口基地。以海州经济开发区为主体,主要发展纺织机械、矿山机械、石油机械、工业机床、港口机械等产品。
4.灌河口船舶及配套产业出口基地。以灌南县船舶工业园、灌云临港产业区为主体,主要发展中小型运输船舶和特种船舶修造、拆船及船用动力、船用辅机、船用仪器仪表和船舶关键配件等产品。
5. 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基地。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主要发展大型客车、专用车、叉车、起重车及车身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总线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等产品。
6.硅材料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以东海县为主体,主要发展石英原料加工、硅微粉生产、石英玻璃制造、电光源产品开发及人造压电石英晶体和切片、高品质石英玻璃管、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硅片等高端产品研发为主体的特色产品。
7. 新医药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主要发展中西药制剂、化学原料药、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等医药产品及其配套产品。
(五)积极拓展基地。其他县区也要结合产业实际,重点培育1-2个基地,加快技术进步和加速壮大规模,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其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产业链和配套体系较为完善的出口产业集群。
(六)积极争创各级基地。全市未来三年内争取认定2家省级机电和科贸出口基地、10家市级出口基地,力争基地产品年出口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进一步提高我市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三、推动基地发展的主要措施
(七)强化科学规划,引领基地发展。各县区要做好基地的规划工作,切实提高规划的引领作用,保证基地的科学发展。一是制定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目标产品以及中长期(5-10年)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二是制定技术创新规划,确定新品开发和技术攻关的重点,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开发和创新;三是制定招商引资规划,提出产业招商的目标方向、主攻区域和重点项目,以基地为载体,鼓励政策为条件,积极吸纳企业入驻,发展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四是制定产业布局规划,建设承载园区,完善配套条件,建设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基地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