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阶段。
一是动员部署。召开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动员部署会议,统一思想、落实任务,确保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技术培训。对县、乡两级林业业务骨干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统一方法、明确标准,指导基础数据校正等。
三是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对涉及规划编制工作的重大问题,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专题研究并形成专题报告。主要有:林地保护利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对林地的需求;重大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及节约集约利用林地措施;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林地保护利用的关系;林地结构和布局优化、公益林地总量及分项控制;林地保护分级分等技术标准;主体功能区与林地保护利用关系;规划管理创新与规划实施保障研究等。
四是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三)规划论证评审。
依据技术方案等要求,县级规划编制大纲要广泛征求发改、财政、国土、环保、住建、农经、交通、水利等单位意见,并与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形成规划成果材料。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评审论证。
(四)成果报批。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经审查同意后,按规定程序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三、进度安排
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基础准备工作(2011年3月中旬前)。
成立编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完成宽甸满族自治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方案制订,开展县、乡两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业务骨干技术培训,召开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议。
(二)工作实施阶段(2011年3月中旬-2011年10月末)。
林地落界(2011年3月中旬-4月上旬)。各乡镇利用最新的航拍影像图与二调林相图开展新的林地落界工作,确定全县林地红线。一是以林地、非林地交汇处做为“修边”重点,全方位复核;二是林地内部明显错误或有误差达不到精度要求的,要及时修正。
补充调查(2011年4月中旬-5月下旬)。由熟悉县情、林情的技术骨干,利用最新的航拍影像图与二调林相图,先确定好本地的功能分区,再由调查员根据功能分区进行一次内外业相结合的林地资源补充调查。调查的重点是面积和地类,落实基准年(2009年)的规划基数。
规划调查(2011年6月上旬-7月中旬)。在林地落界工作完成后,根据省林业厅下达的各类规划目标数,进行相应的各类规划目标内外业规划调查。
研究重大问题(2011年7月中旬-7月末)。对涉及规划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包括:林地保护利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对林地的需求;重大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及节约集约利用林地措施;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林地保护利用的关系;林地结构和布局优化、公益林地总量及分项控制;林地保护分级分等技术标准;主体功能区与林地保护利用关系;规划管理创新与规划实施保障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