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改善民生取得积极实效。“十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全市涉及民生的支出达到6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6.4%。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面积11.56万平方米,惠及130所中小学校,许昌学院扩建工程、许昌技师学院一期工程、许昌工商管理学校新校区加快建设,全市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现对包括民办学校在内的中小学全覆盖,随务工就业农民进城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入学2.4万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共建成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300个标准化农村卫生室。基层文化事业得到加强,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5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和258个农家书屋均已建成投用。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达到51.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29%,累计发放城乡低保2.1亿元。创建全国创业型城市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实现新增城镇就业8.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7万人。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13%,第三产业增长1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2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化率增长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目标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减排目标。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按照“开好局、有作为、求突破”的要求,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实施“3611”投资促进计划,围绕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础要素三个方面,在工业、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城市基础设施和城中村改造、农林水利、交通等六个领域,安排100个重点项目,力争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认真做好风电齿轮箱生产线、智能电网产业园等55个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按计划开工建设;抓好风电机组生产线、许继集团轨道交通用智能型中压开关生产线等45个在建项目,确保完成序时进度;加快恒源公司扩建、许昌铁矿、许禹铁路改造一期工程等40个计划竣工项目,确保按时竣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抓好郑渝铁路许昌段、许昌现代物流港等重大前期项目谋划工作,争取尽早具备建设条件。坚持重点项目联动和资源配置机制等行之有效的十项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