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的通知

  --重点发展技术。开发余热、余压、余能回收利用技术,垃圾发电技术,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及热能梯级利用技术,高附加值粉煤灰综合利用和有机废水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热电冷联供和热电煤气三联供等技术。
  --示范工程。余热利用示范工程。利用蒸汽余热供热取暖、水产养殖和淡化脱盐。大型垃圾发电建设示范工程。大力推广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综合利用技术,制定设备制造、工艺流程、工程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专业规范,引导一批装备制造企业进入垃圾发电配套服务领域,加大对现有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和国产设备的推广使用。农业废弃物和木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围绕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推进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能源环境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利用秸秆等再生资源发电工程。油页岩、煤矸石利用示范工程。大力推进煤矸石、油页岩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较高发热量的煤矸石、油页岩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发电,对现有煤矸石、油页岩等综合利用电厂进行技术改造。
  (四)有色金属行业
  --发展任务。大宗重要矿产和稀贵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一是提高矿产资源主产品综合回收率,通过提高采选冶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积极推广和开发选矿、冶炼环节的矿物分离、富集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减少主产品回收过程的资源浪费;二是强化共生伴生矿产品综合回收利用,提高共生伴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三是积极发展矿山深边部评价与高效勘探技术,增加矿山资源的地质储量,提高现有矿床资源利用率。四是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产业,在采选矿环节淘汰和禁止原矿池浸工艺、限制原矿堆浸工艺、推广鼓励采用原地浸出工艺,在冶炼环节推广稀土元素全分离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再生金属综合利用方面。一是在拆解废旧物资回收废旧有色金属过程中,同时对废塑料、废橡胶、废钢铁实行二次回收利用;二是通过打造以铜金属为主的废旧物资拆解→废杂铜→再生铜冶炼→电解铜→电解泥含稀贵金属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再生铜生产过程中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的综合回收利用。三是通过建立集约化的进口再生金属资源化示范园区,开展符合环境标准的境外资源性有色金属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区域布局。以粤北韶关和粤西阳春为重点区域推进铜资源综合利用。以粤东、粤北地区(稀土冶炼包括广州)为重点区域推进钨、钼、铅、锌、离子型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以清远、江门、惠州、阳江、佛山、肇庆、汕头为重点区域推进再生金属加工过程的资源综合利用,重点促进清远铜、阳江特种钢边角料回收等资源综合利用。
  --重点发展技术。大力开发稀贵金属及大宗国家紧缺重要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难处理稀贵金属共伴生矿的选矿和冶炼技术,新矿物分离、富集与综合利用技术,离子型稀土资源在采选冶工艺中的综合利用技术,再生金属加工中贵金属元素的分离提取和综合回收技术。
  --示范工程。中金岭南凡口铅锌矿共伴生矿及尾矿砂循环利用示范工程。发展共、伴生银、硫的回收利用及选矿尾砂的循环利用。大宝山矿铜硫矿采选和钼矿开采示范工程。开发330万吨/年铜硫矿采选工程和钼矿开采项目,打破以铁矿为主的单一开发模式,实现共、伴生有色金属的大开发。中金岭南韶关冶炼厂“三废”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开发工业废渣、废气、废水中稀贵金属、非金属元素、余热的综合利用产品,力争到2015年,企业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20%以上。石菉铜矿尾矿库关闭矿山选矿尾砂再选回收示范工程。规划二次回收利用电解铜产品总量25998吨,实现总回收率55%;铁精矿产品总量1272866吨(Fe50%),实现总回收率52.5%,实现回收利用产值13.5亿元;尾矿库充填复垦可增加土地资源1500亩。清远再生资源园区示范工程。综合利用再生金属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废弃物塑料,打造塑料废弃物→再生塑料→各类塑料制品的产业链;支持废旧电路板综合利用。在科学、环保回收铜金属的同时,有效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黄金、白银、铂、钯等稀贵金属。
  五、建材、人造板、再生资源行业及农作物秸秆的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和重点
  建材、人造板、再生资源行业中小企业多、布局分散,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大,是我省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领域,需要加大力度予以推进。要积极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逐步改变分散布局发展态势,鼓励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产业园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一)建材行业
  --发展任务。提高矿山资源回采率和尾矿回收利用率。中、小型矿山要统一规划、统筹开发、综合利用,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大型矿山要优化开采方案,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推进尾矿和废石的综合利用;对石墨、萤石、金刚石、高岭土等资源储量急剧下降的矿产资源,要重点加强综合利用工作,大力推广利用尾矿、碎石等生产人造石。提高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积极发展磨细矿渣、磨细粉煤灰等水泥混凝土矿物掺合料,进一步降低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熟料的用量;提高煤矸石、粉煤灰、废陶瓷、选矿渣、冶炼渣、化工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推广脱硫石膏、磷石膏、氟石膏等工业副产石膏替代天然石膏的资源化利用;支持大掺量利用固体废物应用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建设规模化和产品多元化的利废建材企业。提高陶瓷废瓷和抛光废渣利用率。加强陶瓷废瓷和抛光废渣综合利用,促进低品位天然矿物原料、尾矿、工业废弃物等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大力开发推广薄型、轻型瓷质砖等节能节材产品。深化处理建筑垃圾。大力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分选技术、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拓展建筑垃圾的分级处理和资源化、无害化再生利用途径,提高建筑垃圾回收循环利用率。大力发展新型墙材和节能型建材产品。进一步提高新型墙材利废率,利用其他行业的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墙材和绿色建材。发展保温隔热墙体屋面材料、节能型门窗和对现有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的材料和产品。
  --区域布局。合理布局发电、钢铁、煤炭、化工、建材企业,构建以建材企业消纳废弃物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充分发挥建材企业消纳废物功能,支持建材企业对煤炭企业的煤矸石、电厂粉煤灰、钢厂矿渣和钢渣进行资源化利用,在一定区域内逐步实现废渣、废水、废气“零”排放。粤北、粤西和粤东重点发展水泥和无机非金属矿及加工产品。支持粤东、特别是粤西地区对石材、玻璃原料、陶瓷原料、高岭土等非金属矿的开发及高档产品的加工,支持潮州和清远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珠江三角洲重点发展建筑陶瓷、涂料、玻璃深加工以及新型建材产品。巩固和提高佛山建筑陶瓷、顺德涂料、珠江三角洲玻璃及玻璃深加工等产业集群,支持和鼓励珠江三角洲的立窑水泥企业改造为大型粉磨站或向下游产业发展;支持在珠江三角洲建设综合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循环再生骨料、商品混凝土等新型建材企业。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