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对诸多风险挑战。从我省情况看,“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十二五”时期实现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继续加大支持东北振兴的力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全面推进、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呈现加快发展态势,为“十二五”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省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城镇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快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为“十二五”加快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和强大动力。同时,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破解,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很突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发展后劲仍然不足,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慢;伴随着改革发展不断深入,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竞争更为激烈。总体上讲,我省目前正处在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节点;处在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关键节点;处在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关键节点。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我们既要牢牢把握当前的发展机遇,又要清醒认识面对的风险挑战;既要切实坚持我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又要适应新变化与时俱进;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又要应对好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毫不动摇,促进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改革开放毫不动摇,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坚持农业基础地位毫不动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毫不动摇,切实强化统筹协调,突出吉林特色;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毫不动摇,切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以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毫不动摇,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十二五”期间,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必要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必须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吉林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工作重点,坚持统筹兼顾,强化措施保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立和完善经济增长内生机制,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为目标,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以发展保障民生改善,强化改革开放和人才战略支撑,加快推动富民进程,全面加强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逐步走上良性循环、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实现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三化”统筹。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用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用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用农业现代化有效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三动”并举。全面实施、协同推进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以投资拉动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夯实基础,以项目带动促进投资、集聚要素、提升产业层次,以创新驱动加速转化、抢占高端、培育未来发展新优势。

  --坚持民生优先。坚定不移地把以发展保障民生改善作为加快发展、转变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的关系,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改善民生、富裕人民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持久动力。

  --坚持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吉林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着力扩大开放,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

  --坚持可持续发展。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增效,更加注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更加注重节约、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转变方式与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机统一。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我们的基础条件和未来发展趋势,“十二五”时期总体目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适度增长。十大产业发展计划扎实推进,支柱优势产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和服务业比重上升。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0:50:40,支柱优势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68%和20%。

  --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继续改善。耕地保有量保持在55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4.2%,森林蓄积量增加4600万立方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统筹城乡的公共服务体制框架基本形成,城乡基础设施、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以长吉一体化为核心的中部城市群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延龙图实现一体化,区域中心和重要节点城市发展加快,县城集聚能力不断增强,若干特色镇脱颖而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率达到60%,初步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富民工程”取得实质性成效。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新增就业5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均在12%以上。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实现全省城镇居民五项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2%,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650万人。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科教、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管理得到切实加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国有经济和布局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招商引资水平显著提高,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取得积极成效,对内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进一步拓展。

  专栏二: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8577

  15000以上

  12以上

  预期性

  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14

  17

  0.6个百分点

  预期性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7

  9

  0.4个百分点

  预期性

  结构调整

  三次产业比重

  %

  12.2:51.5:36.3

  10:50:40

  

  预期性

  支柱优势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62.3

  68

  1.14个百分点

  预期性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8.5

  20

  2.3个百分点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3501.8

  7403

  15

  预期性

  资源环境

  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553

  553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立方米/万元

  87.5

  

  *按国家要求确定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6.02

   9.8

  0.76个百分点

  约束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吨标煤/万元

  

  

  5年累计-16

  约束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

  万吨

  

  

  5年累计-17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化学需氧量

  万吨

  

  

  *按国家要求确定

  约束性

  二氧化硫

  万吨

  

  

  *按国家要求确定

  氨氮

  万吨

  

  

  *按国家要求确定

  氮氧化物

  万吨

  

  

  *按国家要求确定

  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

  43.6

  44.2

  0.12个百分点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

  亿立方米

  9.14

  9.6

  0.98

  城镇化

  城镇化率

  %

  

  60

  

  预期性

  人民生活

  全省总人口

  万人

  2746

  2787

  3‰以内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左右

  4.5以内

  年控制为4.5%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247.5

  250

  每年新增50万人

  预期性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565

  650

  年增17万人

  约束性

  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91.59

  92

  0.08个百分点

  约束性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万套

  151.3

  214.57

  累计新增63.27万套

  约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5411.5

  27160

  12以上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6237

  10992

  12以上

  预期性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元

  28850

  50900

  12以上

  预期性

  社会建设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7.8

  99

  0.24个百分点

  约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5

  95

  

  预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1.15

  2

  0.17个百分点

  预期性

  改革开放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49.2

  60

  2.16个百分点

  预期性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68.5

  310

  13

  预期性

  注:1、按国家要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两项指标采用2010年价格计算。

  2、标*部分需国家分解后确定,目前尚未下达。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