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造合肥跨越赶超的良好人文环境
7、提炼合肥城市精神。继续做好合肥城市精神提炼、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全市开展“展示城市精神”活动,摄制“城市精神大展播”电视专题片,在市属各新闻媒体开辟“城市精神巡礼”专题专栏专版,广泛宣传合肥城市精神,做到家喻户晓、入脑入心。
8、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制订学习型城市建设2010-2014年工作规划,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纳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一起谋划,一起布置,一起安排,一起推进。整合资源,规范管理,大力推进讲坛体系和读书体系建设。继续办好“庐州讲坛”,切实加强对全市各级各类讲坛的指导,努力构建适应不同群体需求的形势政策教育平台。广泛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热爱读书”的浓厚氛围。
9、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大网络专项整治行动力度,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上环境;依法严厉打击校园周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继续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同道德规范,养成良好习惯。按照“全省保第一、全国有影响”的要求,抓好第15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
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增强合肥跨越赶超的“软实力”
10、深化文化改革创新引领工程,全面完成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确保重点改革任务顺利完成。组建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和合肥演艺集团。完成市县电台、电视台合并,组建广播电视台,实现制作与播出、业务与经营“两分开”。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完成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探索建立合肥文化投资控股公司。
11、提升文化产业壮大工程,拓展合肥文化的品牌效应。加强文化产业基础工作,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县区和市场主体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研究制定《合肥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探索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促进要素集聚。完善文化产业项目库,狠抓定向招商引资工作,下大力气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做强传统产业,占领高端产业,大力发展动漫创意、影视制作、数字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合肥报业传媒集团、演艺集团整合资源,跨地区、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加快建设国家动漫基地、文化要素大市场、滨湖国际新博览中心、中南卡通动漫主题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办好第四届“文博会”,推进文化交流合作。发挥省会中心城市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在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内的联合,共同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