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特教助学内容不断丰富。2010年对全市残疾高中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后实行免费教育,为230人发放专项救助。为在外地盲校就读的残疾学生提供交通伙食补贴等一系列救助制度,使残疾学生助学救助措施进一步完善。江阴市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扶助残疾人教育,爱国华侨顾铁华夫妇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了“江阴育华教育基金”,首批35名本市残疾小学生获得教育奖励金。惠山区特殊教育学校年内竣工,为辖区残疾儿童提供了就近就便的就学条件。
(六)就业培训形式多样。通过政策宣传、个性化服务、落实社保补贴和特困帮扶等措施,把政策、岗位、技能、补贴送上门,落实到人。组织残疾人参加职业能力测评。开展了以“就业援助进家入户,帮您解决就业困难”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举办专场招聘洽谈会。举办了初级盲人保健按摩,残疾人电动车修理、残疾人计算机等培训班,共为1028名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完成残疾人新增就业1380名。宜兴市建成全国首条残疾人创业街,首批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农村残疾人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北塘区建办了残疾人书画艺术培训中心。同时还组织优秀选手参加了省职业技能分项目培训。上海世博会上我市四名残疾人能工巧匠赴“生命阳光馆”进行技艺展示与作品拍卖。12月份,举办首届全市特教系统教师技能比赛,强化提升特教老师的专业技能。全年新开办盲人保健按摩院20家。加大对盲人按摩业的扶持力度,借助无锡交通台、新闻台等宣传媒体,锁定服务群体,以保健服务一卡通的形式,培育扩大市场影响力,促进我市盲人按摩业良性发展。
(七)信息化工作稳中有进。不断完善残疾人信息系统功能。建立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业务管理抽检和季度检查通报制度。积极参与全市社区扁平化管理与社区行政事务工作平台建设,在社区推广残疾人信息系统管理的运用,逐步实现与其它部门的数据共享。残联门户网站实现无障碍。认真做好残疾人证管理与开办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资格认定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完成行政权力内部运行风险点标注,实现与市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的数据对接。江阴市和锡山区高质量完成了2010年度残疾人状况监测入户调查工作,被评为江苏省2009年度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先进单位。
(八)管理手段探索创新。在全市残联系统推行“精细化决策、精细化操作、精细化服务、精细化调控、精细化考核”管理规程,制定并印发《全市残联系统精细化管理制度汇编》和《全市残联系统精细化管理业务操作培训资料汇编》,组织市、市(县)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残疾人工作者共2000人进行精细化操作培训培训;健全机关内部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和办法,实现责任落实到人,差错追究到人、效率体现到人,努力推动残疾人事务管理变粗放型为精细化,探索建立与无锡残疾人事业发展和社会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发布了2009年统计监测结果,健全了每年对残疾人满意度进行入户调查的常态化机制。开展了0-6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项目第三方评估,为我市服务机构和服务项目科学评估积累了经验。新区利用新启用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探索社会化管理模式,成立和培育了不同形式的社会组织,开展专业化、职业化助残服务。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