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全面提升商贸流通业
以主城区的中心商务区建设为着力点,带动5个区级商业中心的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鼓励连锁企业向社区、农村延伸。重点建设铜陵大市场、绿源农产品市场等项目,初步形成商贸流通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九)加快其他服务业发展
引导房地产业向新城区及城镇的战略转移;着力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业保险公司等金融保险机构,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扩大贷款担保规模,健全城乡金融服务体系;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建设城乡信息产业一体化工程;建立完善社区和农村服务设施,重点发展家政、养老等社区服务业。
(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经济作物,突出发展畜禽业和特种水产业。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建设铜陵白姜、凤丹、无公害蔬菜、养殖业、优质米等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科技(标准)+农户”的运作模式。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培养和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一批成长型龙头企业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大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快产业集聚。规范各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按照产业布局和园区的功能定位,制定项目准入标准。鼓励县、区加大联动招商力度,对招商引资跨园区落户的项目,其享受的优惠政策和地方财政分成,按有关规定落实。鼓励不符合园区定位的产业尽快迁移,税收分成比例由双方协商解决。加快实施“退二进三”战略,现有的主、副城区内工业企业要按照城市发展总体布局,加快搬迁步伐,逐步向经济开发区转移。
(二)强化要素保障。土地、港口岸线、环境容量和资金等优质资源优先配置于主导产业和成长性好的企业。农用地转用指标优先用于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凡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重大项目,优先列入土地利用年度供应计划,确保项目用地;对实际投资规模和实际投资密度达到一定水平的项目,按不同档次给予优惠;对达不到规定投资强度的项目只给予租赁厂房,不再安排土地供应。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服务业和工业要素供给相同待遇。积极探索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
(三)推进产业融合。大力发展科技咨询、评估代理和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现代服务业对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进信息化,提升各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发挥职业教育对加快县区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提高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度。以农产品流通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