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建立健全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学校承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积极倡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上岗和就业准入制度,推动农民工参加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3、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推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培育多元化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培育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和健全农业专家学者服务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科技、科普大篷车常下乡制度。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支持全市乡村开展科普活动站、科普活动栏、科普员建设活动。
4、建立和完善农民培训及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充分整合各级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深入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和科普示范乡(镇)、村、户等建设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具体措施:
1、继续实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双学双比致富工程项目等。编制《十堰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规划》和《十堰市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
2、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发挥我市科技、教育资源优势,深化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健全基层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农村信息化。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我市“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
3、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提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村科技对口服务的组织水平,针对农村实际搞好科普日、科技周活动。
4、加大社会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和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农民转移就业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5、创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大力发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基地。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基本任务:
1、在全市广大城镇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
2、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3、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具体措施: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合理分工、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的开展。
2、将劳动人口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中。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作为各类教学、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