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条 认保人对认保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属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应依据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和法规进行,保护利用方案的实施应由相应资质的建筑单位承担。
(二)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不得实施影响原有整体建筑风貌的改建和扩建。如确需进行内部改造的,应保留原有格局,其保护利用方案应报县(区)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第九条 文物行政部门应监督被认保古民居保护利用方案的实施,并会同规划、国土、房管等部门进行验收。
第十条 需认保的古民居,由古民居产权所有人提出,经县(区)文物行政部门初步审核后,由市文物行政部门确定,并在市政府和市文物行政部门等网站上予以公布。
第十一条 认保人根据公布的古民居名单,选择认保对象,向古民居所在的县(区)文物行政部门提出认保申请。经审查同意后,认保人与古民居所有权人签订认保协议。
认保人与古民居所有权人签订的认保协议须经县(区)文物行政部门鉴证,并报市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认保人认保古民居时未选择特定认保对象的,可委托县(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认保,并提供相应的认保经费。
第十三条 认保经费由县(区)文物行政部门管理,本着专款专用的原则,专项用于古民居的保护利用。经费使用情况和使用对象应接受认保人的质询。
第十四条 社会组织资助在50万元以上和个人资助在10万元以上的,应给予认保人一定的社会荣誉,并设立石碑刻,给予表彰。
第十五条 认保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给予行政奖励:
(一)严格遵守文物维修的程序,在认保古民居保护利用过程中创新方式,并得到广泛推广的;
(二)对认保古民居在保护利用上具有创意,为文化产业发展拓宽新思路的;
(三)应当奖励的其他行为。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文物行政部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