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江门、中山、肇庆、清远九市):电力、石化、钢铁、有色、建材、汽车、船舶摩托车、造纸、家电、电子信息、纺织、食品等行业;
粤东地区(汕头、汕尾、潮州、揭阳四市):电力、石化、建材、五金、纺织等行业;
粤西地区(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电力、石化、钢铁、五金、纺织等行业;
粤北山区(韶关、河源、梅州、云浮四市):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硫化工、机械磨具、手机等行业。
2、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
选择电力、石化、建材、家电、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造纸、纺织印染、造纸、皮革、电镀、食品、医药等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规划,重点开发研究节能、节水、污染防治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全面提升广东省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水平。
对纺织印染、造纸、电镀等行业实施统一布局、统一定点入园,设置入园门槛,将清洁生产审核作为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强化清洁生产评价。
3、农业清洁生产
以我省生态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为重点,创建一批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环境清洁优美、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清洁生产企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指南和审核指南。重点是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禁止有毒、有害废物用作肥料或者用于造田,防止农业环境污染。
4、服务业清洁生产
以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业为重点,在星级宾馆(酒店)、饭店、大型商场、超市和风景名胜区、农庄等推行清洁生产,创建一定数量的服务业清洁生产企业,并逐步推广经验。鼓励服务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认证,推进节能、节水的技术改造,严格限制过度包装和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推进生态旅游,加强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和保护。
5、建筑业清洁生产
加快建立适合省情的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和完整的住宅产品体系,实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各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引导和鼓励开发企业实施工业化住宅,选择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做好住宅工业化项目,有序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逐步淘汰高能耗、高耗材的落后工艺,改善建筑工地的施工环境,将清洁生产审核作为建筑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构建和谐人居和可持续性住宅产业。
选择一定数量的公共机构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建一批清洁生产公共机构,重点从现有照明、给排水、供冷、垃圾分类回收等设施改造入手,对公共机构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提高办公人员的清洁生产意识。积极鼓励政府采购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的产品,建设能耗统计监测体系,狠抓节水、建筑节能和车辆节油等。
(二)示范工程
1、清洁生产企业工程
培育一批“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通过企业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实施全过程控制,采用绿色设计、绿色工艺和技术,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生产环境友好产品,减少废弃物排放。
在重点行业中培育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树立典型,带动重点骨干企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探索清洁生产行业创先模式,建立企业清洁生产行为档案和信用体系,推行企业信息公开,引导企业自愿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使清洁生产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推行。
2、清洁生产示范工业园区工程
在现有的清洁生产推行和生态化改造较好的园区和区域,园区化、生态化改造较好的产业集群园区,新建工业园区以及产业转移园区中,选择一定数量的园区实施工业园区清洁生产示范工程。
在引导“工业入园,产业成链”的产业聚集发展的同时,完善区域清洁生产,建立生态型工业体系。以国家级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为先导,建成一批园区清洁生产示范,成为全省开展清洁生产的示范区。
3、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工程
加快省级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及技术研发体系建设,以研发清洁生产技术为根本手段,着力培育骨干企业,推进产学研联合公关和开发,发挥大企业在科技推广和创新方面的优势,建立污染控制技术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技术产业化等激励机制,鼓励开展清洁生产关键、共性技术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将环保与节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研究开发节能节水技术、无废少废新技术、新工艺、绿色设计、绿色制造、清洁能源、有毒有害材料替代技术、生态工业、低碳经济及废旧资源再利用等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