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现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全市159个乡镇、8个街道、85个城市社区、2846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总人口705.9万人。有29个民族,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占0.7%,以回族居多。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东与省会合肥市相连,南与安庆市接壤,西与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阜阳市。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城市。312、206、105国道、宁西高速公路、合九铁路、宁西铁路、淠淮航道纵横全境,六安至合肥骆岗机场仅需1小时,交通十分便捷。
六安地势西南高峻,东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自然区域。全市界于东经115°20’-117°14’,北纬31°01’-32°40’之间,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全年日照1876-2003.5小时,各县区年总降水量1008.5-1545.7毫米,平均气温16.7-17.9℃,梅雨季节一般在6-7月间。在特定地域和气候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境内物产富集,矿产众多,可谓“大别山藏珍蕴宝,淠史杭泻玉流金”。
六安社会经济发展迅速,2009年,我市生产总值(GDP)58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7.9亿元;财政收入52.1亿元。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务实创新,敢于争先”的六安精神,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科教兴市、大开放和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六安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二、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
(1)六安市浅层地热能分布上,浅层地下恒温层空间分布平衡,地下深度分布在5m~15m之间,浅表层年平均温度为17~22℃,而且每百米的温升大约为3 ℃。浅层地下地质属于砂质泥岩,孔隙含水层含水率低,有较高的土壤源地热热泵的开发利用价值。
(2)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26.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3.3%左右,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4496 MJ每平方米,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中等的地区。除梅雨季节外,太阳能资源具备利用的稳定性。
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