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东南亚南亚小语种民办教育工作的意见
(昆政发〔2010〕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为适应昆明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实际需要,促进我市小语种民办教育的发展,根据《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教育强市和加快民办教育发展两个文件的通知》(昆发〔2008〕4号)精神,结合昆明市实际,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发展东南亚、南亚小语种民办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省委、省政府建设国际大通道战略的实施,以及大湄公河流域次区域经济圈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使云南省成为我国加快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方兴未艾。在日益扩大的交流中,消除语言障碍已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我省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语言交流及小语种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日益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相比,在东南亚、南亚小语种教学的教师总量、学生人数、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有明显差距,与大湄公河流域次区域经济圈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需求还存在差距。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高等院校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云发〔2006〕11号文件),要将云南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提高在东南亚、南亚的重大影响力和竞争力。并于2006年10月召开了加强云南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的专题会议,就云南省小语种人才培养作了部署和要求,强调小语种教学要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突出优势和特色。
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发展首位度、产业支撑度、经济集中度和社会集聚度都较高,承担着一市带全省、联接东中西、接轨东南亚、南亚的作用,充当着云南省教育“走出去”战略任务和教育国际化目标实施的排头兵。昆明市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正迅速发展,双边贸易、投资、旅游、经济技术合作和劳务输出等的合作力度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可喜势头。
昆明提出了打造国际区域性会展之都,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随着各种大型会议的成功举办,随着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昆明市在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因此,更好地立足云南,放眼世界,发挥地缘优势,抓住发展机遇,整合教育资源,加快东南亚、南亚小语种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对昆明市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