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设定抵押权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流转,未经抵押权人书面同意的;
(五)贷款造林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流转,未经贷款人书面同意的;
(六)超过经营期限签订林权流转合同的;
(七)采取转让方式再次流转林地使用权未经发包的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应当由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机构中应当有3名以上林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相关人员。
评估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技术规程和办法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书,并对评估报告书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七条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书自评估基准日起1年内有效,国家政策发生重大变动或者当事人另有书面约定的除外。超过1年后流转的,应当重新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第五章 争议调处
第二十八条 发生森林、林木、林地流转争议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森林、林木、林地流转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和解、调解不成或者不愿和解、调解的,可以依法申请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仲裁。
未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森林、林木、林地流转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和解、调解不成或者不愿和解、调解的,可以按照以下规定申请依法处理:
(一)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森林、林木、林地流转争议,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申请依法处理;
(二)单位之间发生的森林、林木、林地流转争议,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申请依法处理。
(三)跨行政区域的森林、林木、林地流转争议,向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依法处理。
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负责森林、林木、林地争议纠纷的仲裁。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及仲裁员中应当有熟悉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人员。
第三十条 流转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主持调解的部门应当制作争议调解协议书。协议书应当写明调解请求、调解事由和调解结果,分别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经调解人员签名并加盖组织调解机构的印章后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