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培育知识产权文化
21.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建立政府主导、新闻媒体支撑、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体系。把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纳入我市普法教育规划,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科普设施,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树立知识产权价值观和发展观,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热情,形成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理念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22.开展中小学校及高校的知识产权教育。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把知识产权知识纳入义务教育内容,开展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和知识产权意识。加强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高等院校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普及知识产权知识。
(六)建设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
23.加快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工程”,促进知识产权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建设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重点培养精通国际国内知识产权规则的高级专业人才。
24.优化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发展环境。建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评价标准,开展知识产权专业职称评定工作。定期发布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信息,鼓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合理流动,对于在知识产权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
(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25.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加快建设政府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整合各类知识产权信息,实现资源共享。要围绕我市战略支撑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不同领域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向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产权信息跟踪、查询和咨询服务。
26.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代理、咨询、评估、交易、诉讼、援助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中介服务机构诚信管理制度,强化中介服务职业培训,规范执业资质管理。支持中介服务机构拓展服务功能,提高专业水平,向市场化、多元化、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27.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建立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多层次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构建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形成流转顺畅的知识产权交易机制,促进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安全、便捷流通。
(八)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