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试行岗位资格考试制度。根据《湖北省工商系统岗位能力分级分类标准(暂行)》(见附件),将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岗位分为四大类,共22个岗位。(1)领导类,共3个岗位:即市州工商局领导、县(市、行政区、开发区)工商局领导和工商所所长;(2)机关综合类,共6个岗位,即文秘岗、人事管理岗、财务管理岗、纪检监察岗、党务岗、法制岗等;(3)机关专业类,共8个岗位:即市场准入岗、市场监管岗、公平交易岗、消费者权益保护岗、商标监管岗、广告监管岗、合同监管岗、执法办案岗等;(4)工商所类,共5个岗位:即综合事务岗、窗口服务岗、市场监管岗、执法办案岗、法制员岗等。实行分岗认证、持证上岗。市州工商局负责组织本级一般干部、县(市、行政区、开发区)工商局机关和工商所人员的初级岗位资格考试;省工商局负责组织机关科级以下人员、市州工商局中层干部和县(市、行政区、开发区)工商局领导的中级岗位资格考试。各类干部通过考试,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岗位资格考试每两年进行一次。对考试不及格的人员实行待岗学习,时间3个月,补考合格后持证上岗,待岗期间只发基本工资,其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2010年,在全省工商系统法规、市场监管、消费维权、登记注册、执法办案等5个业务口和工商所相应岗位先试行岗位资格考试和持证上岗制度。
(四)构建跟岗学习交流机制。省工商局加大全省工商系统干部对外交流力度,适时安排局机关和武汉城市圈9市工商局优秀年青干部到国家工商总局挂职锻炼,每年从市州县工商局领导班子中选派5-10名年青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工商局挂职锻炼;各市州工商局加强本系统跟岗交流工作,统筹安排跨县(市)的干部跟岗交流,鼓励各地开展横向挂职锻炼和跨地区、跨部门挂职锻炼。各县(市、区)工商局、工商所每年安排1-2人到上一级单位或当地有关部门跟岗锻炼,时间一般在3个月以上。
(五)深化岗位练兵比武和争当岗位能手活动。在全省工商系统广泛深入开展专业技能练兵、比武活动,通过采取学、练、比、考、评等措施,树立一大批省、市、县工商局各个工作方面的“岗位能手”,使广大干部学有先进、做有样板、赶有目标。在各级局机关努力提高“三办一谋”能力。省工商局每2年组织开展一次省级岗位能手评选活动,评选“登记注册能手”、“执法办案能手”、“市场监管能手”、“消费维权能手”等岗位能手。通过发挥岗位能手的典型示范和引导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工商系统队伍整体专业能力和水平。
(六)实施“红盾人才”工程。从2010年起,用3至5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工商系统内实施“红盾人才”工程,培养10类,每类100名,共1000名高层次人才。即100名优秀基层领导人才(县市工商局局长、工商所所长)、100名优秀市县工商局后备干部人才(市州工商局45岁以下,县市工商局40岁以下)、100名高级登记注册能手、100名高级执法办案能手、100名高级市场监管能手、100名高级消费维权能手、100名高级法制能手、100名高级计算机能手、100名高级写作能手、100名高级财务管理能手。2010年计划培养50名优秀基层领导人才、50名高级执法办案能手、50名高级法制能手、50名高级财务管理能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