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金融业发展规划(2009-2020)》的通知


  三、发展条件

  (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为东莞金融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东莞也受到了冲击。对东莞来说,金融危机影响与产业结构性调整的困难并存,外需急剧减少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矛盾突出,东莞金融经济的发展面临挑战。我国国内金融体系较为稳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趋势不断增强,粤港澳三地经济融合进程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一体化进程逐步推进,深莞惠珠江三角洲东岸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广东省委、省政府已经确立广东金融强省的发展定位,东莞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建设金融强市的战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赋予珠三角地区先行先试的权利。因此,当前国际国内的环境为东莞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也提供了机遇。

  (二)明显的区位优势为东莞金融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常平铁路枢纽、虎门港一类口岸、高速公路等硬件完备,邻近广州、深圳两大国际机场,是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乃至香港、澳门的后勤供应和储备基地,是大京九沿线和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是面向全球市场的重要工业产品采购基地。随着珠三角交通体系的成熟和一体化的推进,穗佛莞深“世界超级城市体”已渐成雏形。目前,将广州、深圳建成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已经明确,东莞的区位优势为区域金融合作、承接港穗深的金融辐射以及金融后台服务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

  (三)经济实力雄厚、民间资本充裕,为东莞金融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近20年来,东莞市的GDP以年均接近20%的速度递增,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快、质量好的地区之一,成为中国综合经济实力前20强城市。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70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完成工业总产值7222.38亿元,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43.03亿元,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8.23亿元,增长20.5%;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601.06亿元,增长11.4%。随着各级政府对民间资本的鼓励与引导,以及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东莞的民营企业和居民多年来积累了大量资本。充裕的民间资本为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民间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外向型经济发达、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要求东莞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东莞市外源、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首先,外向型经济作为东莞的重要经济支柱,突出表现在外资企业贡献大、出口创汇数量多。外企方面,截至2008年底,东莞外资企业达14775家,其中港资企业8776家、台资企业4554家(约占全国台资企业的十分之一)。2008年东莞外资经济增加值155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2%。外贸方面,200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132.9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655.37亿美元,位居全国第四。其次,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09.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0%;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8.20亿元,比上年增长29.60%;缴税总额200.40亿元,比上年增长9.7%;2008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203.3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2.50%。内、外源型经济要进一步协调发展,就必须以产品丰富、功能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为支撑。

  (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目前,东莞“双优势”效应(市场经济改革早的先发优势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后发优势)正逐步消失,面临其他地区的激烈竞争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时期。东莞要实现经济结构从外源型经济为主向内外源型经济并重,产业结构从加工制造环节主导的纺锤型向加工制造与研发服务环节协调发展的哑铃型转变,就必须通过发挥信贷杠杆的作用,优化实物资源配置。一方面,要改善三大产业结构,提升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另方面,要优化同一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使生产要素流向符合东莞产业政策要求的行业、企业,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外延型向集约内涵型转变。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给金融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也给金融业发展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六)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要求东莞创新社会经济发展投融资体制。东莞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先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绿色化和标准化工程,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东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被广东省列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和国家制造业信息化重点示范市。自2001年以来,东莞进入新一轮城市化进程--新造城运动,东莞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东莞更好地利用金融资本和金融技术,建立结构均衡、渠道畅通的投融资体系。

第二部 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省委省政府的指导纲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配合我市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战略部署,围绕打造金融强市的总目标,大力发展金融产业,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金融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核心作用。着力深化金融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金融产业的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着力推动金融创新,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发挥金融业在东莞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重要作用;着力防范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实现效益、质量、规模、持续协调发展,实现经济金融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