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选择人工培育有成熟技术的品种建设培育型基地。充分利用森工多种经营用地,优化种植、养殖结构,对经过多年驯化已成功改野生为家种家养的品种,通过建设基地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集约经营,提质增效。重点建设双丰局和桃山局五味子种植基地、带岭区和朗乡局红松坚果经济林基地、红星区平贝基地、朗乡局和西林区香菇基地、美溪区猴头基地、铁力市养蛙基地、上甘岭区养蜂基地,在桃山局、金山屯区、乌马河区、乌伊岭区建设养鹿基地,在友好区、双丰局建设野猪和珍禽繁育基地,在黑木耳超千万袋的县、区、局建设黑木耳基地。同时,在汤旺河区、五营区、友好区等地引进树莓、黑加仑、沙棘、美国蓝莓等适合我市生态条件的非乡土品种,建设生产基地。
(十六)选择家种家养的品种回归自然建设野化型基地。对人参、五味子、牛、猪、鸡等家种家养的品种,回归森林生态环境进行野化培育,避免各种人为污染,恢复这些品种的野生特性,提高其附加值。近期重点抓好双丰局、乌伊岭区充山参基地,桃山局五味子野化基地。继续筛选适宜品种,探索更多的林菜、林果、林畜复合经营模式。
(十七)不断提高基地建设水平。野生资源保护或改培面积较大的地块,鼓励联户建基地,逐步发展成为合作林场。鼓励本地加工企业与承包户合作或自行承包林地建基地。注重引进外地大企业投入资金与技术,建设规模大、标准高的人工种植、养殖基地。加强基地道路、喷灌、排水、圈舍等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基地标准化水平。
(十八)开辟外埠原料基地。我市森林食品企业必须进一步开阔视野,立足全省林区乃至更广阔的地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地资源信息,主动出击,采取投资建基地、建分厂开展初级加工、设点收购、委托收购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为我所用。
五、壮大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进程
(十九)招引战略投资者打造产业支点。按照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立足全市产业发展层面,谋划一批在全市范围具有龙头作用的大项目,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近期重点围绕兴安红酒业越橘庄园酒堡、友好区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红星区平贝功能性系列保健品开发、汤旺河区矿泉水生产、五营区笃斯越橘繁育推广中心、铁力市人参系列产品加工、双丰局五味子加工等一批大项目做好前期工作,扩大对外联系渠道,寻找战略投资者,进行高层次洽谈,尽可能提供优惠条件,吸引对方来我市投资办企业。对引进的大型龙头企业,在享受一般优惠政策的同时,可以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更为优惠的条件。对银色森林食品公司建设的森林食品产业园,帮助其加快建设步伐,使其尽快投产达产;加快促成省供销社食用菌加工项目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