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梅州市农业局关于加快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意见的通知
(梅市府办〔2009〕9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有关单位:
现将市农业局关于《加快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意见》转发给你们,具体工作由市农业局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抓好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农业局反映。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加快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
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意见
(梅州市农业局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今年7-9月,市政协围绕“加快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入开展调研,并就“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问题进行了专题议政。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市政府及时召集有关部门,针对当前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形成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意见。
一、围绕“一个中心”
围绕农业产业化这一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充分利用我市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对我市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坚持“两个理念”
坚持工业理念和绿色理念谋划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业发展,用工业化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把工业的管理理念、生产方式、营销策略、科学技术引入农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发展农业不能以牺牲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要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确保农业既能提供绿色安全农产品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抓住“六项重点”
(一)抓基地扩规模。围绕“八大”产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一镇一品”、“一村一品”项目建设,大力培育特色专业镇、村,加快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打造全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一方面,努力扩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建设优质粮生产基地,至201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30万亩以上、总产125万吨以上,推广优质稻200万亩以上,超级稻100万亩以上。建设高端植物油和优质名茶基地,抓住我市被确立为“广东省韩江上游油茶、茶叶产业带”的机遇,依托新大地和西岩等骨干龙头企业,加快油茶、茶叶产业带建设,力争至2011年,建立高产油茶示范基地20个,新种植油茶15万亩,每个示范基地面积300亩,优质茶基地面积达20万亩,油茶加工年产值超6亿元,茶叶加工年产值3.8亿元。建设优质安全果蔬生产基地,新发展柚类、脐橙等优质水果3万亩以上,南药3万亩以上。建设特色水产养殖基地,至2011年计划新增特色渔业养殖面积2万亩。积极扶持瘦肉型猪、优质黄鸡、新西兰兔三大畜牧养殖基地建设,至2011年计划年出栏生猪265万头、家禽6600万只、肉类总产30万吨。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充分发挥现有兴宁、蕉岭等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台湾农业的战略合作,鼓励支持梅州农民创业园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争取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梅台农业交流合作示范点4个,“台湾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挂牌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