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度重视海洋捕捞产业优化转型升级工作。
以“捕大捕优、保鲜保活、依靠科技、增值增收”为目标,以农业部调整捕捞渔船“双控”制度为契机,从控制捕捞渔船、规范渔具渔法与网目尺寸、管理渔场渔期和外来劳力等方面入手,组织力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探索有利于海洋捕捞优化转型、有利于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有利于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模式,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的海洋捕捞业。
六、加强渔业行业管理
1、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管。以全面开展“渔业平安县创建”活动为主线,围绕船东船长安全培训教育、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有效保障两个重点,狠抓渔民素质提高、巩固“安全生产年”活动成果。以有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全面推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经验,扎实推行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社会化、监督指导体系化、事故查处规范化;切实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监督能力、事故查处能力,搞好安全执法检查和渔政船定点值班、渔船互救演练;严把新建远洋渔船质量关,加大船厂检查力度,从源头确保渔业安全生产;严格渔船检验、船员从业、渔船出海准入等管理。
2、加强海洋捕捞生产管理。坚决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认真组织开展“护渔2010”专项行动,严厉查处非法造船、非法使用船名号、使用帆张网、电脉冲等非法渔具渔法行为,严格按统一标准收取海洋捕捞渔业资源费;加强中日、中韩协定水域入渔工作动态化管理,减少涉外渔事纠纷发生;整合资源,加快渔船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加大海上巡航执法力度,继续开展浙北渔场专项整治,推进平安渔场建设,维护正常生产秩序。
3、加强初级水产品质量管理。针对养殖产品药残、捕捞产品保鲜剂两大重点,继续开展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及执法年活动,加大宣传培训、监控抽检和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机制。探索开展“水产品产地准出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点)”和“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达标县”创建活动,继续推进无公害“双认证”及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等工作。以应对《欧盟IUU法规》为契机,加快渔船改造工作。
七、积极推进对台湾渔业交流与合作
加强省、市、县局沟通,掌握各地近几年与台湾地区开展的捕捞、养殖、加工、种苗、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情况及各地有关对台工作的建议和需求;建立交流合作平台,确定具体的交流与合作项目,签订交流合作协议,开展不同层次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