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安装使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的,自本办法实施起两至三年内完成设备更换或节水技术改造,设备更换或节水技术改造计划报告水利、经贸、建设等部门。
第十四条 在确定城市发展规模、重大建设项目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依法建设相应的节水设施,提高水的综合利用水平。节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 规划建筑面积或日用水量超过规定规模的建设项目,应当配套建设中水设施,项目竣工验收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中水设施的验收。
已建成的中水设施和其他节水设施应保持正常运转,安全使用。因检修等原因需停止使用的,应提前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工业用水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水循环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饮料和其他以水为主要原料的生产企业应对生产后的尾水进行回收利用,不得直接排放。饮用水生产企业的产水率不得低于有关部门制定的原料水比率。
第十七条 经营洗浴、游泳、水上娱乐业和洗车业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节水措施,并对排放水进行综合利用。
城市绿化应优先选用耐旱型树木、花草。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洗车业、建筑业应优先使用劣质水、中水和其他再生水。
各级应加大灌区改造力度,大力推行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第十八条 城乡公共供水单位应加强对供水管网的维护,定期进行管网查漏,及时维修和改造,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失率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严格限制新建自备水源,按照计划依法逐步封闭已有自备水源。
自备水源的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供水管网漏失率,保持取水与用水的基本平衡。
第四章 奖励和处罚
第十九条 市、县(市、区)应当将一定比例的水资源费、超计划累进加价收取的水费,专项用于节水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和节水设施建设、节水管理及奖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