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增收水平
11.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扶持西开、景兴、常津、陇原红、恒兴、通达、凯沣等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紧紧围绕草畜、果菜、马铃薯、中药材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抓紧谋划论证一批产业化项目,采取招商引资、嫁接改造等形式,建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开发终端产品,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全市新建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个、改扩建16个。做好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审定,搞好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和扶持项目争取工作。加快“平凉金果”、“平凉红牛”两大集团改制步伐,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支持成长性强、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12.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专业协会,开展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强化示范引导和规范管理,全年发展管理规范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50个,确保牛果专业村都建立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村50%以上的农户入社入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各级政府扶持的贷款担保公司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积极推动家庭经营向先进科技和先进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转变,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服务体系。
13.加快农村市场建设。加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力度,加快建设陇东活畜交易市场,抓好平凉瓜果批发市场改扩建,新建一批肉品、果品、蔬菜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着力构建农产品营销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基地+超市”的农超产销对接新模式。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不断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培育引导涉农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增强企业自律,促进农产品市场规范发展。加快“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全面落实“家电下乡”政策。
14.健全农村服务体系。加快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农技人员绩效考核和多元化推广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综合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基层抗旱和农村水利技术、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重视农户用电维护,加快实施农村广播电视、电话、邮政、网络通达工程,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成100个信息化乡镇、600个信息化村,实现50%的村通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