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意见

  (三)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率先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结合主体功能区划编制,研究提出具体补偿项目、标准、方式,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投入。

  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一)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巩固“两基”攻坚成果,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以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围绕提高学生就业率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提升职业教育技能培养能力和办学质量,建设区域性实训基地和实训设施,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培养。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天水师范学院、陇东学院、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教育水平。

  (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合理布局天水及陇东南3市医院建设,加大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力度,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精神病医院建设。加大地方病防治力度。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实施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和“少生快富”工程,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设施建设,提高妇幼保健水平,实施住院分娩补助政策,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

  (三)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新建博物馆、剧院,丰富城市文化生活。加强乡镇街道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提高市级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改善市县两级广播影视设施条件,争取将天水张家川县纳入国家广播电视西新工程。支持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及沿线重要遗址保护,加大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大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力度。建立古籍保护工作机制,完善古籍保护设施。加强城乡体育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基层群众性体育活动场馆,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四)逐步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开展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建立服务、培训、就地转移和外地输出相结合的一体化城乡就业网络体系。加强资源整合,全面推进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解决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基层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完善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及新农保体系。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扶贫等方面的投入。解决好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和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逐步开展工伤康复中心建设,健全以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体系。加大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力度。

  (五)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机制。建立区域人口协作体系,启动“关中-天水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科学预测2020年区域内人口数量、结构、素质、分布等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力争将天水市7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123个乡级计划生育服务所全部纳入国债项目。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惠力度,推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障”工作。推进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依托“西北人口信息中心”,在现有“人口和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标准统一、覆盖全面、准确翔实的“全员人口数据库”。

  八、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机制。

  (一)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以市场为导向,打破行政区划和市场的分割,引导和支持关中地区和中东部地区优质生产要素向陇东南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进行产业梯度转移。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引导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到陇东南地区设立分支和代理机构。积极培育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保护知识产权。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城乡户籍限制,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关中-天水经济区科研院所众多、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加快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支持产业技术联盟,搭建公共服务、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招商队伍专业化、项目包装专业化、推介宣传市场化,开展企业化招商。把利用外资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和扩大对外经济贸易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资金,鼓励和支持外商参与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在市场准入资格、准入程序、业务范围、税收、土地供应等方面依法实行优惠政策。

  (四)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推动陇东南地区与关中地区及其他地区互动合作,夯实合作基础,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增强合作效益。从产业配套、提供服务、要素互补,技术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快融入关中都市群,形成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发展新局面。建立外派劳务培训基地,积极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加强与经济区各市的经济协作,积极创建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形成经济区与辐射区区域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五)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提升经济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改善城市发展的软环境,运用生产要素转移的市场规律,给企业和外资企业积极搭建各类服务平台,按照产业规划功能定位,除落后、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外,主动承接中东部及关中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增强发展能力。

  (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大对陇东南特色农业、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引智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科技、教育、卫生等行业高层次紧缺人才。争取发达省(区、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为陇东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培训各类专业人才。扶持发展远程教育,建立联通市县的继续教育培训网络。改革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高端人才的津贴待遇。

  九、加强组织实施,落实政策保障。

  (一)加强领导。成立甘肃省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协调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见附件1),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规划》实施工作,参加国家部委的联席会议,协调与国家相关部门、陕西省及关中地区在规划实施中的有关重大事项,协调省内相关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有关重大事项,协调经济区内重大共建项目、政策措施工作,加强相互衔接和协调联动,研究、协调和处理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区域发展重大问题调研并提出建议。天水市要尽快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抓好《规划》实施各项工作的落实。辐射区平凉、庆阳、陇南3市要以《规划》实施为契机,主动做好与《规划》的衔接,与天水市及关中各城市的衔接。省直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扶持政策及配套措施,积极主动向国家部委争取政策和资金,把《规划》中的项目落到实处,实现经济区与辐射区的共同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