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化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功能分区。
(一)空间结构。依托天水次核心城市及城镇、交通干线,加强与辐射区经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构筑“两轴、三互动”的空间发展格局。
“两轴”:即陇海铁路、宝天、天定高速公路沿线,以关中-麦积-秦州-甘谷-武山为轴线的经济带;平凉-天水-陇南铁路公路沿线,以西峰-崆峒-秦安-张家川-清水-麦积-秦州-武都为轴线的经济带。
“三互动”:即依托天水次核心城市向外放射的交通干线,加强与辐射区城市的区域经济合作,带动陇东南地区南北两翼发展。以天水-平凉交通干线为依托向北辐射,实现和平凉、庆阳等地区互动发展;以天水-定西交通干线为依托向西辐射,实现和兰州、白银、定西等地区互动发展;以天水-十堰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为依托向南辐射,实现和陇南等地区互动发展。
(二)功能分区。
--城市地区。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资源整合、人口集中的原则,适当扩大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承接人口转移的能力。依据《规划》中的城镇体系布局,将天水建设成为功能健全的大城市,整体提升庆阳、平凉、陇南的城市功能,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城市群。
--农村地区。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全面提高耕地质量。根据当地农业资源条件,实现种植业、养殖业的良种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基地化。加强闲散用地整合,鼓励低效益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结合新农村建设合理减少农村居住用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不断推进节地型村镇改造。
--生态保护建设区。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的原则,对秦岭北麓、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以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地区,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小陇山西余脉崆峒山、太统山、关山等生态区,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对小陇山、子午岭、白龙江、白水江等自然保护区及重要水源地等实行强制保护,严格控制人为干扰,禁止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三)城镇体系。构建由天水次核心城市、三级城市、县城、重点镇和一般镇五级组成的城镇体系。
--次核心城市:支持天水率先发展,加快人口聚集、产业聚集。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现代农业及商贸旅游等产业。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80万人,面积控制在80平方公里。
--三级城市:包括甘谷、秦安、武山三县。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发展条件,促进企业集中布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扩展城市人口规模,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的中小城市。
--县城:包括清水、张家川县。把清水、张家川建成西部草业、畜禽和清真食品产业大县。
--重点镇:靠近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等基础较好的中心镇,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积极实施《规划》确定的“关中百镇”建设工程和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工程,在天水市秦州区藉口镇、关子镇、天水镇、娘娘坝镇、汪川镇,麦积区东岔镇、元龙镇、伯阳镇、新阳镇,秦安县郭嘉镇、莲花镇、陇城镇,甘谷县磐安镇、六峰镇、安远镇,武山县洛门镇、滩歌镇、鸳鸯镇,清水县红堡镇、金集镇、秦亭镇,张家川县龙山镇、恭门镇等23个重点镇,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城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般镇:除重点镇外的其他建制镇,重点提升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能力,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
(四)产业布局。天水及庆阳、平凉、陇南等陇东南3市在产业布局上,要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坚持组团发展、整体规划,加快与关中地区产业对接。天水市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庆阳市重点发展能源化工、煤电、绿色农产品、特色民俗文化、红色旅游等产业;平凉市重点发展能源化工、绿色畜牧、优质果品、人文生态旅游等产业;陇南市重点发展有色冶金、特色农产品、水电能源、生态旅游等产业。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能力。
(一)交通建设。建立和完善公路、铁路、民航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关中-天水城际铁路天水段、能源运输通道建设;加快陇东南各市之间快速干道建设,力争三年内实现所有县城通二级以上公路;推进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提高农村客运站覆盖率;加强旅游景区与干线公路及旅游景区之间连接道路建设,改善景区内外交通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公路:积极争取建设平凉-天水-武都、平凉-宝鸡、十堰-天水等高速公路过境段,抓好国道和省道过境段的改造升级,方便区域内城市的交流合作。铁路:建设庆阳-平凉-天水-武都、西安-平凉铁路过境段,加快宝鸡-天水-兰州快客专线建设,宝中铁路扩能改造,天水铁路枢纽,连接关中城市群城际客运系统等工程,开展平凉-庆阳、平凉-定西铁路论证工作。航空和机场:突出抓好现有民航运营,积极论证、规划、迁建天水机场,扩建庆阳机场,新建平凉、陇南机场,为经济区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交通条件。
(二)水利建设。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的原则,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积极发展旱作农业,推进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大淤地坝和梯田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提高工业能源基地及城镇供水保障能力;实施渭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泾河流域、马莲河流域、西汉水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大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防治力度,继续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统筹规划,加快推进“两江一水”(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快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城镇防洪体系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积极开展引洮二期天水配套工程、秦州高桥头水库等水源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三)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推动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业务应用,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和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关中-天水干线光缆环形结构网络建设,积极采用光纤接入技术,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国道、省道移动通讯无缝隙覆盖和所有行政村通电话。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信息网络安全和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
(四)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陇东南地区市县城镇道路、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气、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通达的城市道路网络和公共交通体系、配套完善的供排水系统、清洁安全的城市能源供给系统、完善可靠的城市防灾减灾和预警、应急处理系统,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尽快启动建设天水三阳川新区,支持天水尽快建设改造成纪大道、马跑泉大道、迎宾北路、藉河南路等主要干道和重要路段,加快天水秦州、麦积城区和秦安、甘谷、清水、武山、张家川等5县县城主干道改造及天水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客运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在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建设城市游客中心。加快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养老等服务体系。
五、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天水市装备制造业基础较为雄厚,与经济区域内其他城市有较强的互补性。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总体思路,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电子及通信设备、工程机械和特种专用设备等产业。加快企业优化重组和战略调整,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以培植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名牌产品为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凿岩机械、重型锻压设备、制管成套设备、精密轴承、输变电设备、石油钻采设备、电子元器件、风力发电设备等产品,壮大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全力打造星火机床、华天电子、长城电器三大产业园,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