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化应急通信保障。每个县(市)区要配备一部海事卫星电话、一部通信车,遇特殊情况,要保障火场前指与森林防火指挥部通信畅通。
五、建立全覆盖的观察瞭望系统
(一)加强瞭望塔台建设。要合理布设瞭望塔台,实现瞭望塔台观察监测覆盖率达到100%,重点火险区域内发生火情要至少在2座瞭望塔的监测范围内,确保出现火情可及时发现并准确判断位置。
(二)加强地面巡护观察。防火期内,管护人员必须坚持昼夜巡护检查,发生火情立即报告。专业扑火队要划定巡护范围,明确每名队员的巡护职责,积极开展巡护,发现火情立即扑打。
(三)加强卫星热点观察。防火期内,森林防火部门值班调度人员要随时观察卫星监测图像,查看卫星热点,发现情况及时处置。
(四)加强飞机巡护观察。航空护林站要充分发挥飞机航空护林作用,合理延长巡护航线,扩大巡护范围,加大巡护密度,有效减少巡护盲区,切实做好火情观察工作。
六、建立完善的林火阻隔系统
(一)加强居民区隔离带建设。进入防火期之前,各地要完成林区、林场、村屯周边隔离带开设清理任务,确保达到300米至500米宽的隔离带开设标准,彻底清除隔离带内的秸稞、杂草等可燃物。
(二)加强林区防火道路建设。要加大向上争取和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开展林区防火公路建设,尤其要积极自筹自建高火险区的防火道路,重点实施断头路连通、破损桥涵维护和老路基复建公路,逐步形成纵横交错、互相贯通的防火道路网,起到快速运兵和阻隔林火作用。
(三)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要在我市与毗邻地(市)施业区交界处,火险隐患大、争议多的地带,利用现有天然林、人工林,采取森林抚育技术措施,清除林下站杆、倒木、病腐木、枝桠、杂草等可燃物,保留和补植耐火树种,提高林分郁闭度,建设改培型生物防火林带,形成绿色林火阻隔系统。
(四)加强人工形成隔离带的安全防范。在每年春防前期和秋防后期,各地要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进行人工形成隔离带建设。人工形成林火阻隔体系工作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规定实行,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严防跑火。
七、建立严密的防火稽查系统
(一)组建防火稽查队。市、县两级都要组建森林防火稽查队伍,纳入本级财政开支,专门负责对森林防火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