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头市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汕头市工业布局规划》的通知

  通过建设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集群化的“工业园和专业镇”,最终形成“一带三区”的工业空间格局(见表8和图集7)。
  表8 汕头市工业布局的空间体系

产业分区

重点园区

专业镇

一带

工业经济带

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汕头保税区、汕头金平工业园区、汕头龙湖工业园区、大三联-上头工业区、岭海工业区、深圳龙岗(汕头潮南)产业转移工业园、潮阳经济技术开发试验区

凤翔街道、澄华街道、莲下街道、东里镇、外砂镇、谷饶镇、铜盂镇、和平镇、贵屿镇、两英镇、陈店镇、峡山镇、司马浦镇、仙城镇

三区

中部都市型工业

产业集聚区

东部加工制造业

产业集聚区

西部加工制造业

产业集聚区


第四章 汕头市工业布局规划

  一、工业经济带
  (一)空间范围
  汕头市工业经济带位于汕头市南部沿海,东起保税区、广澳港,中联潮阳区海门潮阳经济开发试验区,西至潮南区陇田、井都临海片区。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117.85平方公里(见图集8)。
  (二)产业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石化、能源、船舶等临港工业及装备制造业,配套现代物流业,为建设粤东新型工业中心提供发展空间和产业支撑。同时,以工业经济带为载体,规划建设省示范性的“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和“深圳龙岗(汕头潮南)产业转移工业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园区范围,规划建设“广东省东翼大型产业转移园”。要主动融入珠三角改革发展,主动融入粤港澳紧密合作,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区域经济的新格局中抢抓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对台优势,规划建设台湾产业园,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承接珠三角地区和国内、国际产业转移,形成产业特色鲜明、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区域产业相互配套的新产业集群带,与产业转出地的发展形成产业差别和产业互补,辐射带动粤东经济社会发展。
  (三)空间组成
  1、深圳龙岗(汕头潮南)产业转移园
  选址于汕头市工业经济带潮南片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410.67公顷,工业园东至深汕高速公路,南临陇田镇及井田公路,北至井都镇。产业转移园的产业定位:重点承接电子电信和服装等产业。分两期进行。首期规划开发建设面积77.33公顷,开发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区,重点承接发展数码电子、IC制造产业,促进整个产业园滚动发展;第二期规划开发建设面积333.34公顷,开发建设先进工业区,承接发展服装生产和加工,轻工制造等产业,逐步把产业园建成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2、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
  主要以深圳龙岗(汕头潮南)产业转移园为基础,通过整合工业经济带现有工业区,按“多区启动、全面带动”的模式,促进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全面建设。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东起汕头保税区和广澳港区,向西沿汕头市南部沿海分布,经濠江区玉新街道及滨海街道、潮阳区海门镇,至潮南区井都镇及陇田镇沿海区域,跨濠江、潮阳、潮南三个行政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1.84平方公里,其中部分规划建设台商投资产业园。分两期实施,一期开发用地9.67平方公里,二期开发用地12.17平方公里。要承接发展以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为主、纺织服装业为辅的产业。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定位是:建设现代化滨海工业新城。
  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中远期发展将利用汕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机会,调整规划面积为44.73平方公里的拓展用地,主要分布于濠江北岸的出口工业区、临港工业区及广澳港区二期用地,濠江南岸的南山湾工业区及周边区域、潮阳经济开发试验区、海门港区,潮南区陈沙公路南侧片区等区域。远景展望将带动汕头市工业经济带的全面发展。
  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有利条件:一是现有选址土地全部符合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正稳步推进,已陆续有大型项目进行意向考察,部分项目已落户建设;二是园区的交通、通信、电力、供水等工业基础配套设施比较齐全,生活、教育、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具备,具有较强的集疏、辐射、服务功能;三是具备符合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条件、依托港口和保税区的港区联动条件、依托东湖教育基地的职业培训条件、依托城区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条件、面向海洋的环境空间容量和生态条件、依托城市产业基础的产业升级条件。
  3、广东省东翼大型产业转移园
  广东省东翼大型产业转移园在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上,规划形成“一带三片六组团”的空间结构,即:以工业经济带为基础,被濠江、练江等自然水系划分为三片,由濠江工业组团、东湖教育组团、广澳物流保税组团、潮阳工业组团、潮南工业组团、大南山工业组团等构成的汕头市南部沿海带状工业园(见表9)。

  表9 汕头市工业经济带各组团与发展方向

组成部分

发展方向

濠江工业组团

重点发展与石化产业、临港工业相关石油化工、出口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

东湖教育组团

重点发展与职业教育、劳动力培训密切相关的产业

广澳物流保税组团

建设物流运输平台

潮阳工业组团

主要发展能源电力工业、大型油气储运及配套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

潮南工业组团

发展高新科技、数码电子等产业

大南山工业组团

发展高新科技、数码电子等产业


  (1)濠江工业组团
  以工业经济带濠江石化园区为基础,充分发挥临近广澳港、保税区的优势,重点发展与石化产业、临港工业相关的石油化工、出口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成为以石化为龙头的产业组团。
  (2)东湖教育组团
  依托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及教育园区优势,重点发展与职业教育、劳动力培训密切相关的产业,建设粤东地区劳动力就业平台及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3)广澳物流保税组团
  在工业经济带规划的基础上再增加填海面积约18平方公里。将充分发挥广澳港、保税区,突出强化“保税物流-出口加工”的联动优势,实现港区联动,建设以广澳港、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一体的“保税港区”,建设物流运输平台。
  (4)潮阳工业组团
  以工业经济带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础,发挥海门港及能源优势,并结合潮阳区自身优势产业,主要发展能源电力工业、大型油气储运及配套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建设能源电力、制造业产业组团。
  (5)潮南工业组团
  以工业经济带潮南工业走廊和井都镇为基础,充分发挥其目前已经引进部分产业的基础,发展高新科技、数码电子等产业,建设以高新产业为龙头的产业组团。
  (6)大南山工业组团
  以工业经济带潮南工业走廊和陇田镇为基础,充分发挥其目前已经引进部分产业的基础,发展高新科技、数码电子等产业,建设以高新产业为龙头的产业组团。
  产业转移园区的主要产业发展方向是,以接受珠三角地区和国内、国际产业转移为主,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大型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出口加工、能源电力和港口物流业。
  (四)产业准入门槛
  根据国家《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规定(下同),工业经济带按一类地区的高标准进行建设,要求新投资项目投资强度达到1935万元/公顷以上,建筑密度50%以上,容积率1.0以上(见表10和表11)。规划化建设标准产业园区,引导产业集聚与集约发展。

  表10 汕头工业经济带发展规划

类别

内容

空间范围

东起广澳港区、沿深汕高速公路和潮南陇田,建设南区石化工业区、潮阳技术开发区和潮南产业片区

产业发展方向

石化、能源、船舶等临港工业及装备制造业

重点园区

广东省东翼大型转移园区、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含保税区、深圳龙岗(汕头潮南)产业转移工业园、潮阳区经济开发试验区、汕头市南山湾工业园)

准入门槛

工业经济带按一类地区的高标准进行建设,要求新投资项目投资强度达到1935万元/公顷以上,建筑密度50%以上,容积率1.0以上。



  表11 汕头工业经济带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地区

重点发展产业

指标要求

投资强度
  (万元/公顷)

建筑密度
  (%)

容积率

工业经济带

(按一类地区要求)

高新技术产业

≥4400

≥50

≥1.0

电子数码

≥4400

≥50

≥1.0

船舶修造

≥3885

≥50

≥1.0

石化工业

≥2590

≥50

≥1.0

音像材料

≥2590

≥50

≥1.0

精细化工

≥2590

≥50

≥1.0

食用油脂

≥1935

≥50

≥1.0

海洋产业

≥1935

≥50

≥1.0

纺织服装

≥1935

≥50

≥1.0

文具用品

≥1935

≥50

≥1.0

能源

 

 

 



  二、中部都市型工业产业集聚区
  (一)空间范围
  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广东汕头金平工业园区、广东汕头龙湖工业园区、大三联~上头工业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牛田洋生态产业园为主体,包括周边的一些专业街镇所在的空间范围。
  (二)产业发展方向
  整合工业园区建设、运作与管理,实施工业园区二次开发,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促进产业集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使中部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密集区、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第一类,科技含量高的先导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这类产业运量小,无污染,无噪音,“三废”排放极少,适宜于在大都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聚集的区域发展。主要有:(1)IT产业及信息产业,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软件业;(2)服务业;(3)光机电一体化设备,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成套设备;(4)仪器仪表;(5)生物技术、中医药制剂的提取、化学原料药、食品保鲜及发酵技术;(6)环保技术与产品的开发研制;(7)新能源、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该类产业在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将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是汕头都市型工业发展的主要产业导向。
  第二类,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这类产业主要特点是科技含量相对较高,对环境无污染,运量小,适合于城市工业楼宇。主要有:(1)都市型工业产品的研究、开发和设计;(2)文教卫生用品、旅游产品及音像制品的开发、生产和经销;(3)服装设计与制作、服饰配件开发与生产、挑花刺绣;(4)包装印刷业;(5)电子元器件。这类产业是都市型工业的主导产业。
  第三类,轻污染的都市型工业。这类产业主要特点是:运量较大,耗能耗水相对较多,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但可以通过治理解决“三废”排放问题。主要有:纺织服装业、装备制造业、绿色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小五金、鞋制品业、部分中医药研制开发与生产等。这类产业目前是有较成熟的技术、许多专利和品牌丰富的产品,有先进的机械设备,有较好的市场基础,有充裕的资本保障,有一定的研发实力,有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灵活的运行机制,因此,可在环境要求下调整优化提升这类产业。
  (三)产业发展重点
  1、金平片区
  装备制造产业:要整合资源,完善园区建设,引导和吸纳装备制造企业集聚,重点做强做大“中国包装印刷和装备生产开发基地”。大力发展包装机械、印刷机械、食品机械、医疗设备、输配电设备等装备制造业。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重点,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建立装备制造业产业配套的链条,引导企业从生产领域向服务领域拓展延伸,打造和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维修、服务的装备制造业价值链,拉长产业链,加强企业间协作,建设研发中心,提升产业的竞争能力。
  包装印刷业:要运用高新技术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升印刷包装装潢质量,向环保型产品发展。重点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创品牌,鼓励企业使用环保材料及开发多门类多品种新产品。大力发展胶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特种印刷及各类包装装潢设计技术,提升印刷包装机械制造、印前印后设备制造工艺水平、以及薄膜包装材料和印刷材料制造工艺水平,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做强做大印刷包装业。
  食品加工业: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食品产业进行改造,整合提高啤酒饮料、保健品、糖果、糕点、饼干、凉果、水产品加工、调味品等食品加工,发展农副产品、水产品精深加工的食品和功能食品、特色食品,不断开发新产品,延伸食品工业产业链,促进传统食品生产向现代化、工业化生产发展,培育和发展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现代食品工业企业集团,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优化食品工业结构,提高食品加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医药制造业:进一步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重点以骨干医药、化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推进企业集团建设,推介其高标准的科学规划、完善的产学研机制、严格的质量管理等经验,加快发展生物制药、中成药、外用药等医药制造业。
  在西部莲塘片区规划建设金平产业转移园,园区产业定位为印刷包装及装备制造业、医药化工业及电子信息业。对处于汕头市规划建设的生态经济带的牛田洋湿地保护区,要规划发展牛田洋生态产业园区,重点培育水产品养殖加工、生物制药等环保型产业。
  2、龙湖片区
  电子信息产业:完善龙湖区专利技术实施孵化基地和汕头软件园龙湖园区建设,充分发挥龙湖区专利技术实施孵化基地和汕头软件园龙湖园区的作用,以信息化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为根基,引导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境外实体与企业参与,强大的创新链条,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发展重点行业应用软件,医疗行业应用软件,产品设计与制造自动化、半自动化集成软件开发平台及系统,基于信息和网络化的制造业管理软件模块和系统,突出智能化软件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要加快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以现有电子信息企业为基础,以电子元器件、光盘、通信设备、软件产业、数码视听产品等行业及产品为重点,积极承接国际和珠三角等的IT产业转移,积极引进国内外电子信息企业和光机电一体化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链,增强竞争优势。大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对产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大型龙头电子信息企业,增强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带动相关电子信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装备制造产业: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积极推动合资合作,迅速壮大生产规模,积极培育发展一批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建立健全技术开发中心,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加快整合资源,完善园区建设,引导和促进企业集聚,重点做强做大龙湖“国家火炬计划输配电设备产业基地”。
  包装印刷产业:巩固发展包装装潢制品、镭射防伪制品、包装材料制品等印刷包装业,进一步发展产业链,做大产业堆头,做大包装印刷特色产业。
  医药制造业:加大力度开展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加快发展原料药、抗菌消炎药、外用药、生物制药等医药制造业。
  食品加工产业:要充分发挥汕头市海洋资源优势和潮汕特色食品的优势,整合资源,加强产品的开发创新,丰富产品的潮汕文化内涵,不断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潮汕小菜、调味食品、糕点糖果、冷冻食品、保健食品、食品包装六大类产品。
  纺织服装产业: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淘汰污染大、能耗高的纺织印染设备,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劳动力资源优势纺织服装骨干企业的发展,以工艺毛衫、服装等为重点,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织造、设计、辅料等于一体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扩大规模总量,加强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出国内外的名牌产品。
  (四)重点园区
  1、广澳保税区
  依托广澳港、保税区,突出强化“保税物流-出口加工”的联动优势,实现港区联动,建设以广澳港、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一体的“保税港区”,建设物流运输平台,为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工业经济带配套服务。
  2、高新技术开发区
  在加快现有高新园区发展的基础上,整合园区资源,重点推进科技项目研发、孵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以视听设备、软件产品、通信器材等为主的电子信息业,积极发展特种玻璃、特种功能包装及装饰材料、特种功能高聚合物复合材料、轻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和数码相纸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集中力量扩大产业规模。同时,要力争在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新材料、信息材料、液晶材料、智能材料、新能源材料、超导材料等共性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并尽快形成产业。转移纺织服装业,调整分流其他产业,把现有高新园区办成科技项目研发、孵化基地和电子信息、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3、广东汕头金平工业园区
  广东汕头金平工业园区要发展壮大医疗器械、食品机械、塑胶设备、包装设备、印刷设备、输配电设备、模具等机械装备业;整合提高啤酒饮料、保健品、糖果、糕点、饼干、凉果、水产品加工、调味品等食品加工业;巩固发展包装装潢制品、镭射防伪制品、软包装材料等印刷包装业;加快发展生物制药、中成药、外用药等医药制造业。
  4、广东汕头龙湖工业园区
  广东汕头龙湖工业园区要重点发展输配电设备、塑料薄膜设备等机械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显示器件、印刷电路板、半导体分立器件、通讯设备等电子信息业;巩固发展包装装潢制品、镭射防伪制品、包装材料制品等印刷包装业;加快发展原料药、抗菌消炎药、外用药、生物制药等医药制造业;整合提高潮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食品加工业。
  5、大三联~上头工业区
  大三联工业区和上头工业区主要承接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转移,以汽车配件厂为基础,发展汽车运输配件和设备、塑料包装机械、纺织机械、印刷机械企业等装备制造业,逐步建成汕头市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主要园区。
  (五)产业准入门槛
  本区域属一类四等地区,要求新工业投资项目投资强度达到1935万元/公顷以上,建筑密度50%以上,容积率1.0以上;其中高新科技新工业投资项目投资强度达到3105万元/公顷以上,建筑密度50%以上,容积率0.7以上(见表12和表13)。

  表12 中部都市型工业产业集聚区

类别

内容

空间范围

以广东汕头金平工业园区、广东汕头龙湖工业园区、大三联-上头工业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主体,包括周边的一些专业街镇所在的空间范围。

产业发展方向

在现有的都市型工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印刷机械、包装机械、塑料机械和输配电设备等产业。

重点园区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汕头保税区、广东汕头金平工业园区、广东汕头龙湖工业园区、大三联-上头工业区

准入门槛

据国家《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规定(下同),本区域属一类四等地区,要求新工业投资项目投资强度达到1935万元/公顷以上,建筑密度50%以上,容积率1.0以上。



  表13 中部都市型工业产业集聚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地区

重点发展产业

指标要求

投资强度

(万元/公顷)

建筑密度

(%)

容积率

中部都市型

工业集聚区

机械装备

≥3105

≥50

≥1.0

印刷包装

≥2590

≥50

≥1.0

食品加工

≥1935

≥50

≥1.0

装备制造

≥3105

≥40

≥1.0

塑料工艺

≥1245

≥40

≥1.0

电子信息

≥4400

≥50

≥1.0

生物医药

≥3885

≥50

≥1.0

新材料

≥3105

≥50

≥1.0



  三、东部加工制造业产业集聚区
  (一)空间范围
  包括以澄海沿324国道两侧为主体,南澳县行政区域。
  (二)产业发展方向
  澄海区发挥“中国玩具礼品城”、“中国工艺毛衫名城”区域品牌优势,重点发展玩具礼品、工艺毛衫二大支柱产业,坚决淘汰高污染纺织企业,建设国际知名的工艺玩具生产基地和工艺毛衫生产基地,扶持发展动漫文化创意、新材料、木业、精细化工、海洋产业等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南澳县发挥海岛优势,突出发展海洋产品加工、风能、船舶修造等产业,形成海岛独特的产业。
  (三)产业发展重点
  以澄海区凤翔街道为中心建设工艺玩具基地。在现有基础上,加强规划、协调和引导,以强化玩具技术和产品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工艺玩具与动漫文化创意的融合,不断推动工艺玩具产业的转型升级,继续引进国内外玩具与工艺礼品产业企业集聚发展,重点发展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智能玩具、多功能玩具、个性化玩具、动漫玩具和礼品,完善和丰富集造型设计、原材料、模具制造、注塑件、微电机、电路板、紧固件等零部件制造、装配成型、包装装璜、产品销售、运输、商务等于一体的工艺玩具产业链,壮大工艺玩具产业集群。加快玩具技术创新中心和玩具礼品物流中心建设,提升澄海国际工艺玩具产业博览会的规模和档次,大力培育和扶持玩具工艺产业大企业,大力培育、保护、扶持和发展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名牌工艺玩具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区域玩具工艺产业品牌,提高工艺玩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形成国际知名的工艺玩具生产基地。
  以澄海区澄华街道为中心建设工艺毛衫产业园。重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工艺毛衫的装备和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吸引国内外著名服装厂商前来投资。大力自主开发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培育一批产品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打造汕头市特色的工艺毛衫产业园。
  以澄海区莲下街道为中心发展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业。大力扩大二氧化锆产品生产规模,应用纳米技术,开发锆系列产品及其衍生产品,建成国内外重要的锆产品生产基地。巩固现有洗涤、化妆品和化工助剂等精细化工产业,开拓精细化工新领域,扩大产业规模,将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成澄海区新兴支柱工业。
  以澄海区东里镇为中心,沿国道324线发展五金电子业。在巩固现有五金工具、电子产品、模具加工等现有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开发档次较高的产品,尤其是为澄海区本地智能玩具配套的元器件、机械部件,以及小型专用机械配套的仪器、仪表、自动化装置等新产品,发展和延伸与玩具产业相配套的产业链,增强玩具产业的集群效应。
  以南澳县后宅镇为中心,整合资源,加大投资,改造提升现有企业的设备和工艺水平,加快发展海洋水产品的深加工,形成规模效益。
  充分发挥南澳县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发展南澳县风电产业。目前南澳岛已建成投产装机容量12.9万千瓦,共224台。到2011年形成20万千瓦风能发电装机容量,2020年达到50万千瓦规模,把南澳岛建成东南沿海重要风能基地。
  充分发挥南澳县丰富的水运岸线资源的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性投资者,大力吸纳发达国家和国内造船企业落户,在南澳县大力发展特种船舶的修造,带动形成船舶修造配套体系。
  (四)重点工业园
  岭海工业区:以岭海工业区发展木业、海洋产业。要加强和完善宜华木业城建设,发展欧式家具、办公家具、厨房家具、儿童家具及酒店家具等项目,打造全国木制品生产基地。改造、提升塑料制品业、工艺玩具业、工艺毛衫业等传统特色产业,培养拥有一定科技含量、无污染的现代化产业,把园区建成功能全、配套齐的生态型、科技型、环保型工业园。
  (五)产业准入门槛
  本区域属三类八等地区,要求新投资项目投资强度达到900万元/公顷以上,建筑密度40%以上,容积率1.0以上。南澳县属四类十等地区,要求新投资项目投资强度达到780万元/公顷以上,建筑密度30%以上,容积率1.0以上(见表14和表15)。

  表14 东部加工制造业产业集聚区

类别

内容

空间范围

以澄海沿324国道两侧、南澳县区域

产业发展方向

工艺玩具、工艺毛衫,动漫文化创意、新材料、木业、精细化工、海洋产业、食品加工、风能电力、船舶修造。

重点园区

岭海工业区

专业街镇

澄海区的凤翔街道、澄华街道、莲下街道、东里镇和南澳县

准入门槛

本区域属三类八等地区,要求新投资项目投资强度达到900万元/公顷以上,建筑密度40%以上,容积率1.0以上;规划为产业转移园的,按一类地区高标准进行要求,要求新投资项目投资强度达到1935万元/公顷以上,建筑密度50%以上,容积率1.0以上。南澳县属四类十等地区,要求新投资项目投资强度达到780万元/公顷以上,建筑密度30%以上,容积率1.0以上。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