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规模以上机械装备产值达到370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5%,2007-2015年年均增长21%;到2020年,规模以上机械装备产值达到810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13%,2015-2020年年均增长17%。
(二)电力工业
2007年,汕头市电力装机总容量合计161.24万千瓦,规模以上电力工业产值130.44亿元。其中:火电149.94万千瓦,水电1.059万千瓦,风电12.9万千瓦;单机容量20万以上机组容量为120万千瓦(即汕头华能电厂2×30+60万千瓦),占电力装机总容量的74.42%。
要利用港口优势,大力发展大型电力项目和风能发电项目。重点是加快华能海门电厂和丰盛电厂等大项目建设。到2009年争取华能海门电厂1、2号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2×100万千瓦)建成投产。争取3、4号机组(2×100万千瓦)和丰盛电厂1×60万千瓦机组开工建设;争取2015年华能海门电厂3-6号机组建成投产,使汕头市成为广东省重要的电力生产基地。同时,逐步淘汰小火电厂,在2010年之前,要淘汰小火电厂11家共70.52万千瓦。
风能作为新能源的重要品种,汕头市风能资源丰富,发展风电具有很大的潜力。目前在南澳岛已建成投产装机容量12.9万千瓦,共224台。到2011年形成20万千瓦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同时,在潮南区、濠江区等发展风电项目,到2020年全市风电达到50万千瓦规模,建成我国东南沿海重要风能基地。
到2020年,汕头市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650万千瓦,电力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5%。
(三)船舶修造
目前,汕头市纳入统计管理的修造船企业共有6家,这6家企业的造船能力分别为:能建造船长大于90米至120米或空船重量大于1500吨至10000吨的企业两家;能建造船长大于30米至60米或空船重量大于100吨至500吨的企业1家;能建造船长小于30米或空船重量小于100吨的企业两家。2007年6家企业工业总产值1.17亿元,工业增加值6973万元。
这与汕头是海滨城市的地位很不相称。目前,在粤东沿海城市都还没有大型的船舶修造企业,因此,要按错位发展的要求,立足港口优势,以丰富的水运岸线资源和现有造船企业为依托,积极引进战略性投资者,大力吸纳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大型造船企业落户,推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各种大中型船舶修造,带动形成船舶制造配套体系,提升汕头市建造、修理、改装各类船舶的能力。重点生产中小型船舶、海洋工程船舶、游艇等特种船舶和集装箱以及船舶修理、改装,同时发展与船舶工业相关联的产业和产品,延伸船舶工业产业链,促进船舶修造业跨越式发展,建设船舶修造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
到2020年,规模以上船舶修造产值将达到250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3%。
(四)石化工业
2007年,汕头市规模以上石油化学工业完成总产值77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2%。石化工业已经发展成为汕头市重要的产业,尤其是聚苯乙烯、酞青蓝和日用精细化工等的生产技术、质量和规模,在国内都位居前列。
抓住世界石化工业转移和我国重化工业化的战略机遇,发挥岸线资源、保税区政策和区位优势,加快深水港、疏港铁路和临港石化工业基地建设,在大力发展石化工业的同时,为配套周边城市的大石化项目,规划建设石化物流园区,实现差异性发展。实施以400万吨/年凝析油分离为龙头,以有机化工原料及聚合物、精细化工、生物化工为发展主导的石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从原油储备有机化工原料及聚合物、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形成一条上下游关联的产业链,建设产业集中度高、辐射面广的石化工业园区。同时,积极采用现代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石化企业集约化经营,将发展石化工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降低到最小限度,大力吸纳和带动中小化工企业及相关企业集聚发展,形成石化产业集群。到2015年,规模以上石化工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007-2015年年均增长23%;到2020年,规模以上石化工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75%,2015-2020年年均增长22%。
二、优化调整四大传统优势产业
加快提升纺织服装、工艺玩具、食品加工、印刷包装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强化节能降耗责任,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传统产业品牌化。
2007年,汕头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工艺玩具、食品加工、印刷包装等四大优势传统产业的产值达到456.85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2.78%。这些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对汕头市工业经济发展乃至汕头市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支柱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健全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及支撑体系,吸纳上下游相关企业集聚发展,强化企业间的横向合作和纵向联系,培育和发展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终端产品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产品及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在现有优势产业及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加快规划和建设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促进产业基地建设,塑造区域品牌。由于汕头市土地紧缺,劳动力成本逐步增加,要保护生态环境,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速度将受较大限制,占汕头市工业产值的比重也将逐步下降。
到2020年,这四大传统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350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38%(见图9、表28)。
图9 汕头市传统优势产业规划(略)
表28 汕头市传统优势产业规划
项目
|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
|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
2007年
| 2015年
| 2015比2010
| 2020年
| 2020比2015
| 2007年
| 2015年
| 2020年
|
全市工业
| 1067.85
| 4000
| 18%
| 8000
| 15%
|
|
|
|
传统产业小计
| 456.85
| 1390
| 15%
| 2350
| 11%
| 42.78%
| 34.75%
| 29.38%
|
其
中
| 纺织服装
| 203.46
| 650
| 16%
| 1050
| 10%
| 19.05%
| 16.25%
| 13.13%
|
工艺玩具
| 99.56
| 350
| 17%
| 650
| 13%
| 9.32%
| 8.75%
| 8.13%
|
印刷包装
| 86.52
| 210
| 12%
| 350
| 11%
| 8.10%
| 5.25%
| 4.38%
|
食品加工
| 67.31
| 180
| 13%
| 300
| 11%
| 6.30%
| 4.50%
| 3.75%
|
(一)纺织服装
纺织服装是汕头市的传统产业,其规模位居各产业首位。2007年,汕头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完成总产值203.46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05%。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纺织服装企业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可以说,汕头市纺织服装行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在国内是一流的。主要产品是针织内衣、潮式工艺毛衫、家居服饰,创出了澄海区、潮阳区的谷饶镇、潮南区的两英镇、峡山镇、陈店镇和龙湖区外砂镇等一批国家行业协会授予的纺织服装区域品牌称号,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由于纺织服装制造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汕头市土地紧缺,劳动力成本逐步增加,要保护生态环境,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速度将受较大限制,占汕头市工业产值的比重也将逐步下降。因此,到2015年汕头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到650亿元,占汕头市工业总产值的16.25%,2007-2015年年均增长16%;到2020年汕头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到1050亿元,占汕头市工业总产值的13.13%,2015-2020年年均增长10%。今后重点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不断淘汰污染大、能耗高的纺织印染设备,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劳动力资源优势纺织服装骨干企业的发展,以针织内衣、毛衫、服装、面料、家用纺织品等为重点,扩大高质量高附加值纺织服装产品为方向,发展和完善集纺纱、织造、染整、设计,以及辅料、附件、纺织机械生产等于一体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优化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不断扩大规模总量,加强纺织服装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出国内外的名牌产品。把潮阳、潮南、澄海、龙湖等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针织内衣、工艺毛衫和家居服饰等的生产基地。在技术工艺上,要发展新型纺纱、提高天然纤维后整理技术、新型织造技术、高仿真化纤面料生产技术、电子提花技术、高档针棉织物印染后整理技术、高级服装设计和加工技术(含CAD/CAM)等。
(二)工艺玩具
工艺玩具产业主要集中在澄海区,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艺玩具工业产值为99.56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32%。涌现出奥飞、骅威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骨干企业,形成了一批相对集中、关联度较高、产业链延伸的企业群体,形成了从造型设计、原料供应、模具加工、零件制造、装配成型、包装装潢到运输、销售等专业分工协作的产业链条,是我国三大工艺玩具产业的生产基地之一。
由于土地和劳动力的制约,汕头市工艺玩具产业难以有较高速度发展,因此,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艺玩具产值达到350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5%,2007-2015年年均增长17%;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艺玩具产值达到650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3%,2015-2020年年均增长13%。在现有基础上,今后要加强规划、协调和引导,以强化玩具技术和产品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工艺玩具与动漫文化创意的融合,不断推动工艺玩具产业的转型升级,继续引进国内外工艺玩具企业集聚发展,重点发展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智能玩具、多功能玩具、个性化玩具、动漫玩具和礼品,完善和丰富集造型设计、原材料、模具制造、注塑件、微电机、电路板、紧固件等零部件制造、装配成型、包装装璜、产品销售、运输、商务等于一体的工艺玩具产业链,壮大工艺玩具产业集群。加快玩具技术创新中心和玩具礼品物流中心建设,提升澄海国际工艺玩具产业博览会的规模和档次,大力培育和扶持工艺玩具产业大企业,大力培育、保护、扶持和发展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名牌工艺玩具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区域工艺玩具产业品牌,提高工艺玩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印刷包装
2007年,汕头市规模以上印刷包装产业完成总产值86.52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近10年来,汕头市印刷包装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印刷包装薄膜生产、批发基地和全国三大印刷基地之一。
今后要运用高新技术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升印刷包装装潢质量,向环保型产品发展。重点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创品牌,鼓励企业使用环保材料及开发多门类多品种新产品。大力发展胶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特种印刷及各类包装装潢设计技术,提升印刷包装机械制造、印前印后设备制造工艺水平、以及薄膜包装材料和印刷材料制造工艺水平,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做强做大印刷包装业。
到2020年,规模以上印刷包装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8%。
(四)食品加工
2007年,汕头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产业完成总产值67.31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基本形成潮汕小菜、调味食品、糕点糖果、冷冻食品、保健食品、食品包装六大系列产品,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食品工业新路子。
今后要充分发挥汕头市海洋资源优势和潮汕特色食品的优势,整合资源,加强产品的开发创新,丰富产品的潮汕文化内涵,以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为目标,以满足人们对食品消费的需求为目的,以方便营养、安全卫生、天然保健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水产品精深加工的食品和功能食品、特色食品,不断开发新产品,延伸食品工业产业链,做大做强潮汕小菜、调味食品、糕点糖果、冷冻食品、保健食品、食品包装六大类产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食品产业进行改造,促进传统食品生产向现代化、工业化生产发展,扩大潮汕食品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份额,培育和发展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现代食品工业企业集团,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优化食品工业结构,提高食品加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到2020年,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产值达到300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5%。
三、重点发展三大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三大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应该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要坚持“开放引进”的发展理念,着力引进关键领域的龙头型、旗舰型项目,利用大项目的带动和辐射效应,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层次。
汕头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到2007年,汕头市经认定的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92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77亿元,占汕头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5.88%。但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还较低,拉动工业经济发展能力不足,与汕头市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
因此,要加大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通过重点发展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5%,突破2800亿元(见图10、表29)。
图10 汕头市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略)
表29 汕头市高新技术产业规划
项目
|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
|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
2007年
| 2015年
| 2015比2010
| 2020年
| 2020比2015
| 2007年
| 2015年
| 2020年
|
全市工业
| 1067.85
| 4000
| 18%
| 8000
| 15%
|
|
|
|
高新技术产业小计
| 277.00
| 1280
| 20%
| 2800
| 17%
| 25.94%
| 32.00%
| 35.00%
|
其
中
| 电子信息
| 95.75
| 600
| 26%
| 1600
| 22%
| 8.97%
| 15.00%
| 20.00%
|
医药制造
| 13.13
| 90
| 27%
| 280
| 25%
| 1.23%
| 2.25%
| 3.50%
|
(一)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是汕头市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汕头市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很快,2007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业完成产值95.75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97%。汕头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是电子元器件、通讯设备配件、软件开发、音像制品等。其中,电子元器件的印制电路板、晶体管的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前列。通讯设备的卫星数字接收器、光电通讯电缆等产品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软件开发取得长足发展,汕头软件园拥有企业70家,汇集了汕头市软件产业的主要力量。
电子信息产业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以现有电子信息企业为基础,以电子元器件、光盘、通信设备、软件产业、数码视听产品等行业及产品为重点,积极承接国际和珠三角等的IT产业转移,积极引进国内外电子信息企业和光机电一体化企业落户汕头,形成产业链,增强竞争优势。如充分利用与台湾产业互补,从补强完善汕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思路出发,对接台湾电子信息产业较具竞争力的新型元器件、半导体制造、光伏电子、数字视听产品、笔记本电脑等产业。
要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创新步伐,重点企业要建立健全技术开发中心,加强与国内外电子信息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标准。加大力度建设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的电子信息产业、龙湖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国家火炬计划汕头光机电产业基地,提升汕头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电子元器件要重点做强做大多层印刷线路板、晶体管、液晶显示模块、通讯设备配件、光电通讯电缆等产品。加快软件园的建设,软件产业发展重点行业应用软件,医疗行业应用软件,产品设计与制造自动化、半自动化集成软件开发平台及系统,基于信息和网络化的制造业管理软件模块和系统,突出智能化软件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应用。音像制品行业要以潮阳区和平镇为重点,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可录DVD和蓝光技术,打造国内先进的音像制品生产基地。要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大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对产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大型龙头电子信息企业,增强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带动相关电子信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达到600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2007-2015年年均增长26%。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达到1600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0%,2015-2020年年均增长22%。
(二)新材料
新材料是指最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目前新材料科技不断创新和突破,新材料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汕头市新材料产业基础薄弱,代表企业和产品有广东东方锆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性能铝钇复合氧化锆粉体、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强度单片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等。今后要积极发展核级锆、氯氧化锆、二氧化锆、硅酸锆、磨介、结构陶瓷、推剪片等锆系列制品等,逐步建设形成锆材料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特种玻璃、特种功能包装及装饰材料、特种功能高聚合物复合材料、轻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和数码相纸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集中力量扩大产业规模。同时,要力争在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新材料、信息材料、液晶材料、智能材料、新能源材料、超导材料等共性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并尽快形成产业。
(三)医药制造
医药工业是21世纪发展的高增长行业。医药制造是汕头市工业的重要行业,已有一定基础,2007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完成工业产值13.1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3%。主要企业有万年青制药、金石制药、卫伦生物制药、皮宝制药、美宝制药和润科生物等骨干企业,其中万年青制药、金石制药是国内同行业的骨干企业;卫伦生物制药、润科生物是粤东地区的医药骨干企业。汕头市的生物医药主要产品血液制品、生化药品、基因工程药物、化学试剂、化学原料药、抗菌素、微藻产品等。其中,微藻DHA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也是国内首家生产厂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化学试剂成为全国最大的供应商。
医药制造是一个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产业。汕头市医药产业发展应抓住机遇,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医药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医药制造企业,以生物技术制药和中药现代化为切入点,加快发展以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海洋生物药物为重点的生物制药技术和产业。要发展化学原料药及新型制剂,瞄准了血液制品、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合成药物等当今医药生物的高科技领域,致力高技术生物新型药品的研究和开发。重点攻关研发重组新型人白细胞介素-2(125Ser)、重组人干扰素a_1b、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纤维蛋白原、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产品。要引进以海藻为原料的食用、工业用胶生产技术,发展海藻胶工业。重视通过引进技术发展海洋药和保健品产业。要将“微藻DHA油剂”、“微藻DHA粉剂”和“AA(花生四烯酸)油剂”、“AA(花生四烯酸)粉剂”产业化,形成规模生产。要继续提升抗菌素、化学试剂的生产规模和档次,扩大国内外市场的占有量。同时,要加大改造和扶持力度,着力扶持万年青制药有限公司、金石制药总厂、卫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润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皮宝制药有限公司、美宝制药有限公司、西陇化工厂等骨干企业做强做大,使之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业的知名品牌企业。到2015年,规模以上医药产业产值达到90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5%,2007-2015年年均增长27%。到2020年,规模以上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80亿元,占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2015-2020年年均增长25%。
四、构建六大特色产业基地
要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整合现有优势产业资源,形成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见图集9)。
(一)针织内衣和工艺毛衫生产基地
在潮阳区谷饶镇、两英镇和潮南区峡山街道、陈店镇现有的纺织服装工业的基础上,在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拓展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完善产业链条,全面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建设全省乃至全国的针织内衣生产基地;以龙湖区外砂街道、澄海区澄华街道为重点,引进先进工艺毛衫的装备和技术,发展提高“潮式”工艺毛衫,大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打造汕头市特色工艺毛衫生产基地。
(二)光盘产业生产基地
以潮阳区和平镇为中心,在现有音像制品行业的基础上,抓住音像复制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投入力度,在光盘技术专利、设备制造、原辅材料开发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应用上有所突破,加快发展可录类光盘产业,适度发展只读类光盘复制业,拉长产业链条,成为国内重要的光盘产业生产基地。
(三)机械装备生产基地
发挥金平区“国家火炬计划汕头金平轻工机械装备产业基地”、龙湖区“国家火炬计划输配电设备特色产业基地”的优势,以印刷机械、包装机械、塑料机械和输配电设备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装备制造产业,积极引进战略性投资,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机械装备业基地。
(四)工艺玩具生产基地
发挥国家火炬计划中唯一被认定的玩具制造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汕头澄海智能玩具创意设计与制造产业基地”的效应,在澄海区现有的工艺玩具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工艺玩具与动漫文化创意的融合,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规模档次,使之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大规模的工艺玩具生产基地。
(五)洗涤化妆品生产基地
汕头与广州珠三角地区和浙江义乌并称国内洗涤化妆品三大生产基地。要以潮南区的东部工业片区和峡山工业片区以及国道324沿线为发展轴的经济走廊为基础,重点发展化妆品、护肤护发品、洗涤用品等日用化工产品,完善配套产品和服务,形成规模化的日化产业链和产业圈,壮大汕头市化妆品生产基地的规模和实力。
(六)临港工业基地
依托工业经济带和广澳港区,充分利用丰富的深水岸线自然资源,建设100万吨苯乙烯为主的石化基地;以华能海门电厂为主,风能综合利用为辅,建设粤东能源基地;发展船舶修造业以及与船舶修造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形成船舶工业基地,构建汕头乃至粤东地区重要的临港工业基地。
第六章 汕头市工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为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工业发展规划,要成立“汕头市工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工业发展和布局规划的实施、监督和考核,组织规划的定期修编,加强工业发展和园区规划建设的指导与协调,做好工业招商项目和新建工业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前置认可工作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落实。
“汕头市工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2位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发改、经贸、科技、财政、人事、劳动保障、规划、国土、建设、外经贸、环保局等单位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局。同时建立“汕头市工业发展协调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贸局长任副召集人,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工业发展和规划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合力推进汕头市工业规划有效实施,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各部门要加强联系,统一思想,密切合作,确保工业发展布局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者的协调一致,有机统一。城市总体规划要体现工业强市的思想,为工业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保障工业生产建设用地的需求;新建工业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用地控制标准要经前置认可,确保工业布局更趋合理,促进产业集群和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针对汕头市工业产业规模小的问题,一方面要做强做大现有企业,增强发展规模和实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客商到汕头办实业,把工业产业做强做大。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要把握以下几方面:
(一)突出引资重点,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和水平
一是突出产业特色招商。围绕装备制造业的优势,重点加强精密仪表、数控机械、特种设备和船舶修造等领域的招商引资;以电子信息、化工塑料、医药等为基础,吸引国内外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来汕头发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规模化;依托纺织服装、工艺玩具、食品加工、印刷包装等传统产业,重点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步伐,或产业链延伸配套项目,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二是强化园区招商。重点建设高新区、保税区、产业转移园区等,以特色园区招商引资,提高园区的聚集能力,促进园区经济发展。三是依托工业经济带的建设招商。工业经济带建设是汕头市工业新的发展空间。要重点吸引石化工业、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海洋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的大项目进驻,实现汕头市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推进环保节能,增强招商引资选择性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要树立科学发展意识,要把节能减排的要求贯穿于招商引资的全过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切实强化招商引资管理。把招商引资和节能减排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严把招商引资项目关,坚决不引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
(三)推进区域合作,构建多层次招商引资格局
要主动融入珠三角改革发展,主动融入粤港澳紧密合作,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充分利用汕头市在闽粤赣协作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泛珠三角区域等多个经济圈以及友好城市中开展经济协作的平台,实行不同的招商引资,加强互补合作,积极主动接受、吸纳以上区域内的产业转移。
(四)健全招商网络,拓宽招商引资范围和渠道
要通过本地的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各地行业协会商会的经常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国外各企业的投资意向和发展动态,经常上门联系和推荐,以商引商、以政引商和以侨引商。要运用市场机制,充分整合招商人才资源,建立和培育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化的招商引资队伍,面向国内外吸纳一批懂商务谈判和专业知识的综合招商专业人才,促进招商引资产业化。要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引资范围和渠道。实行内外资、大中小、产研销并举的招商思路,从吸引外资扩大到吸引国内外的各类资本,积极探索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招商引资渠道。
三、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为主线,引导和促进企业以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进步体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机构的建设。要引导企业加大研究开发的投入,建立完善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合作机制、激励机制、市场分析机制和决策机制,通过加快名牌、优势、产业骨干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的建设,带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二是支持鼓励建立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产学研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不断提升行业核心竞争能力。三是积极探索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强对现有中小企业技术支持服务平台的规划,建设专业镇或产业集群特色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四是充分发挥汕头市博士后工作站的技术聚集和辐射作用,推动一批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