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头市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汕头市工业布局规划》的通知

  表13 2007年粤东四市名牌情况

项  目

汕头

潮州

揭阳

汕尾

中国驰名商标

10

2

2

0

中国名牌产品

10

16

2

0

省著名商标

154

95

76

11

省名牌产品

73

47

19

6

合  计

247

160

99

17


  5、汕头市工业创新能力较其他三市强,但发明专利所占比重偏低。2007年,汕头市专利授权3065件,分别是潮州市的2.81倍、揭阳市的6.19倍、汕尾市的19.52倍,其中发明专利超过其他三市的总和。但发明专利只占专利授权总量的1.73%,其比重只高于潮州市的1.19%而低于汕尾的1.91%,远低于揭阳的4.04%(见表14)。

  表14 2007年粤东四市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

地区

申请

授权

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合计

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合计

汕头

219

705

3345

4269

53

684

2328

3065

汕尾

14

47

120

181

3

31

123

157

潮州

64

222

1070

1356

13

191

886

1090

揭阳

49

134

380

563

20

147

328

495


  6、产业结构有类同,但各有特色。粤东四市工业产业结构有类同(见表15)。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是四市的支柱产业;食品医药、塑料化工和五金机械是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支柱产业;印刷包装是汕头和潮州两市的支柱。

  表15 2007年粤东四市的支柱产业

市别

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规模上产值占全部规模上工业产值比重(%)

汕头

纺织服装、化工塑料、食品医药、工艺玩具、机械装备、印刷包装、电子信息和音像制品

73.17

汕尾

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能源工业

78.7

潮州

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五金制造、印刷包装、电子产品、陶瓷、皮塑制鞋

60

揭阳

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医药化工、五金机械、电子信息

85


  注:根据《广东年统计年鉴(2008)》整理

  在类同的产业中,汕头市的规模相对较大(见表14),也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1)纺织服装业:汕头市主要以工艺毛衫和女性针织内衣为主,潮南区、潮阳区、澄海区和龙湖区的纺织服装均拥有国家级区域品牌;潮州市主要以婚纱礼服为主,揭阳市以梭织和针织服装为主,汕尾市以针织服装为主。
  (2)电子信息业:汕头市的电子元器件、通讯设备配件、软件设计等都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基础;汕尾市以发光元器件和电子数码产品为主;潮州市以电子元器件、电子陶瓷为主;揭阳市以电线电缆为主。
  (3)食品医药业:汕头市食品加工业以糖果生产、水产品加工、潮汕小菜加工、调味品等为主,并且形成独特的风格;潮州市以凉果、糖果、肉制品及奶制品为主;揭阳市以调味品、饮料为主;汕头市医药生产的中成药和西药原料药在粤东四市中规模最大,而且一些中西药品种在国内同行业占有一定的位置。
  (4)机械装备业:汕头市以生产包装机械设备、电控设备为主,金平区的包装机械装备和龙湖区的电控设备拥有国家级区域品牌,并在全国同行业有一定的位置。而潮州市、揭阳市主要以五金制品为主。
  (5)印刷包装业:汕头市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印刷企业,主要产品是国内烟草包装品,是国内印刷包装四大基地之一。而潮州市的印刷包装业规模相对较小(见表16)。

  表16 2007年粤东四市类同产业规模上工业产值(亿元)比较

市别

纺织服装

食品医药

印刷包装

机械装备

电子信息

汕头

203.46

80.44

86.52

65.11

97.75

汕尾

50.72

10.28

1.89

0.71

82.65

潮州

30.83

40.10

19.98

4.66

26.96

揭阳

137.32

54.76

13.88

27.32

35.81


  注:根据《广东年统计年鉴(2008)》整理
  四、工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产业总量较小
  在总量规模上,汕头市工业增加值虽在粤东四市中居首位,但与深圳、珠海和厦门三个经济特区比较,存在着很大差距(见图3)。2007年,深圳市工业增加值高出汕头市682.1%、珠海市高出12.6%、厦门市高出55.7%。与一些沿海城市比较,也有较大差距。惠州市高出汕头市48.2%、温州市高出157.4%、宁波市高出315.5%(见表17)。

  图3 2007年汕头市与其他城市工业经济总量比较(略)

  表17 2007年汕头市与其他城市工业经济总量比较

项 目

汕头

潮州

揭阳

汕尾

湛江

珠海

深圳

惠州

厦门

温州

宁波

工业增加值

(亿元)

413

207

297

118

380

465

3230

612

643

1063

1716

工业增加值占各市GDP的比重(%)

48.6

54.5

50.7

40.6

42.6

51.9

47.5

55.3

46.8

49.3

50.0



  在企业规模上,2007年,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每家企业产值只有5033万元,低于表中其他沿海城市(见表18)。

  表18 2007年各市规模以上工业情况

项 目

汕头

潮州

揭阳

汕尾

湛江

珠海

深圳

惠州

厦门

温州

宁波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家)

2122

884

1034

235

710

1106

6875

1387

1797

6210

11040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

1068

445

583

199

963

2357

13958

2218

2736

3345

7785

平均每个企业产值(万元)

5033

5034

5638

8468

13563

21311

20303

15991

15225

5386

7052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2007年,汕头市轻重工业产值比重为72.72︰27.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为56.37︰43.63,轻、重工业产值分别为601.99亿元、465.85亿元,分别增长17.5%和15.8%。无论在总额还是增速上,目前汕头市工业还是以轻工业为主。现有的支柱产业是以传统加工制造业为主,这表明了目前的产业层次不高。
  汕头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汕头市工业总产值的15.9%。
  汕头市海岸线总长289公里,适宜建港的自然深水岸线有28公里,可供开发的港口有103处。可建5万吨级至10万吨级、30万吨级泊位50多个,仅南澳岛可供开发的深水港有7处。汕头港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6个,集装箱码头最大靠泊能力2万吨,港口资源实际利用率低,以港口为依托的现代临港型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汕头市最为丰富的资源是海洋资源和渔业资源,然而汕头市的海洋产业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未来汕头工业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特别是依托优良的港口资源,打造临港型产业,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另外现有工业还主要是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为主,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工业体系与现代服务业体系还没有相互促进,特别是以工业为服务对象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还需要提升。
  (三)产业布局分散
  工业发展主要依靠用地规模的扩张,“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办工业,乡村工业化特征明显。园区土地利用率低,开发强度不强,不同程度存在土地闲置问题。7个市级以上园区有一些土地尚未建设,建筑密度35%左右,园区容积率1.87,与珠三角地区普遍建筑密度在50%左右相比,还有较大空间;园区投资强度不高,多数园区每亩土地投资不足100万元,每亩土地创产值多在200万元以下。
  由于历史原因,汕头市工业总体上布局分散,造成土地与资源的浪费与管理成本的居高不下,无疑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市级以上政府及部门批准设立的7个园区,平均每个园区规划用地面积仅4422亩。各园区产业特色不突出,布局混乱,有的园区既有化工、机械、印刷包装的企业,也有食品、药品的企业,产业交叉布局,行业交叉污染,园区内产业链难以形成。
  由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配套,服务不到位,公共道路、排水排污系统、环保设施、生活设施等不配套不完善,园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不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滞后,如汕头市玩具、纺织服装产业的质量检测和装备制造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刚起步,其他职业培训、信息咨询、法律服务、市场体系等公共服务平台配套建设不足,特别是配套产业集群的专业市场建设和大型会展设施更是滞后。因此,很难吸引粤东乃至国内外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聚集。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缓慢,汕头市4家信用担保机构,至今只开展了5笔担保业务,贷款担保金额总共只有227.45万元。
  (四)创新能力不强
  各区产业集群多数企业研发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汕头市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比较少。目前汕头市各类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偏少,也造成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5446人,仅占汕头市人口的2.98%,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仅占人才总量的0.3%;高级职称的比重仅占3.91%。尤其是缺乏企业高层次的管理、信息化和工程技术人才。
  2007年底,汕头市获省级以上名牌产品83个,获省级以上商标164件(见表19)。主要集中在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而且这些区都拥有国家级的区域品牌(见表20)。

  表19 2007年各区县名牌情况

区域

名牌产品(个)

商标(件)

国家级

省级

小计

占全市比重(%)

国家级

省级

小计

占全市

比重(%)

金平区

1

24

25

30.1

0

40

40

24.4

潮南区

2

9

11

13.3

5

38

43

26.2

澄海区

4

12

16

19.3

4

22

26

15.9

龙湖区

3

12

15

18.1

1

27

28

17.1

潮阳区

0

9

9

10.8

0

21

21

12.8

濠江区

0

0

0

0

0

4

4

2.4

南澳县

0

0

0

0

0

0

0

0

市 直

0

7

7

8.4

0

2

2

1.2

合 计

10

73

83

 

10

154

164

 



  表20 汕头市国家级区域品牌情况

获得地区

授予名称

授予单位

澄海区

中国玩具礼品城

中国轻工联合会

澄海区

中国工艺毛衫名城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潮阳区谷饶镇

中国针织内衣名镇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龙湖区

中华毛衫名镇

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业商会

潮南区峡山街道

中国家居服装名镇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潮南区陈店镇

中国内衣名镇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潮南区两英镇

中国针织名镇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金平区

中国包装印刷和装备生产开发基地

中国包装联合会



  然而区域品牌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尚未形成整体效应。品牌镇所获得的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的数量极少,有的甚至空白。名牌产品也未能形成拳头产品。2007年,在汕头市123家获省级以上品牌称号的企业中,平均产值1.87亿元,年产值不足1亿元的有55家,占名牌企业总数44.7%。

  核心问题:如何运用科学的规划引导工业实现从“中低端”向“中高端”(产品高端),从“规模企业”向“规模品牌并进企业”(企业高端),“无序集聚”向“创新集群”(组织高端),从“汕头制造”向“汕头创造”(价值链高端)等四大战略转型,实现工业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章 国内外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全球产业发展新趋势与新动向
  综观当今世界产业发展总体态势,呈现出产业全球化、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转移梯度化、跨国并购持续化、科技创新高速化、技术转移国际化、产业信息化、产业组织合理化、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各国致力于产业经济全方位一体化进程,世界产业发展形成互相依赖与补充,激烈的竞争与广泛合作并存、跨国公司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近年来,全球产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趋势和新动向。
  (一)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转移
  由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全球产业进行了四次大空间转移,并且这一过程在持续中(见表21)。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是发达国家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自己则致力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两次世界能源危机的冲击,导致能源与矿产资源价格上涨,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把一部分大量消耗能源和矿产资源以及污染环境较为严重的重化工业部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1980年到2000年,全球掀起了战后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潮,发达国家在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本国已失去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从2000年开始的以设备制造和高科技产业为重点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正在兴起,许多跨国公司把集成电路、计算机和通信等高科技产品以及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我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世界资源汇聚地之一。据科尔尼公司预测,从2002年到2017年,全球高科技产业转移累计增加值总额将达9020亿美元,其中向中国转移的累计增加值总额为1160亿美元;全球设备制造业转移累计增加值总额将达7130亿美元,其中向中国转移的累计增加值总额将为990亿美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