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增加烟农务工收入。对因计划调整、实行轮作的烟农,要引导其进城务工。在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吸纳有技术、有技能的青壮年烟农参与,增加烟农务工收入。
三、强化责任,提高烟叶基础设施建管水平
各地要按照“抓快、抓实、抓质量”的要求,切实提高烟叶基础设施建管水平,确保完成2010年124万亩的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任务。
(一)强化综合配套,提高建设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基本烟田规划相配套,不能简单地按烟叶计划平均分配基础设施计划,要将计划安排在确实有需要的烟区。要按国家烟草专卖局调整后的补贴范围和标准进行补贴,对不带收购功能的烤房群及附属设施,按每座2.5万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对50座以上且具备收购功能的烘烤工场,每个再增加补贴50万元;对未列入政府补贴名录的烟草专用机械,烟草行业的补贴比例由60%提高到70%;对育苗大棚,按每亩260元进行补贴。基本烟田内的烟水、密集烤房、机耕路、农机具、烟叶站、育苗设施、防灾减灾设施等要实现综合配套。对国家烟草专卖局已调增我省的122万亩基本烟田,要及时分解落实到适宜烟区。烟草、水利、农业、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加大项目规划设计力度,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工作,为工程建设创造条件。
(二)强化设施管护,提高使用水平。要积极探索建立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烟农的管护意识,形成多途径的基础设施管护格局,确保设施长久发挥作用。
四、总结经验,全面提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
要按照“总结经验、精心规划、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具有典型贵州山区特色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模式,引领全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余庆、兴义、黔西、开阳、遵义、长顺、天柱、思南、大方、盘县、安龙、平坝等17个基地建设单元试点,要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实施”的要求,力争建设成为全国、全省的现代烟草农业样板。
在推进过程中,要以县为单位,认真编制现代烟草农业整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充分整合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农业、烟草、水利、交通运输、电力等部门资源,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烟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要完善烟叶生产组织方式和专业化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烟农主体作用,发展以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生产组织方式,培育和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重点引导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环节的综合性专业化服务组织,不断完善专业合作社自我发展机制。要兼顾好建设质量和进度、设施配套与运行机制的关系,确保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