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烟叶生产规模化、农场化。烟叶规模化生产,土地流转是瓶颈。各级政府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认真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扩大单位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培养职业烟农。
(二)坚持科技兴烟,加强实用技术推广,突出质量特色,实现增产增收。大力推广烟叶生产技术,是提高烟叶生产科技含量,实现烟农增产增收的关键。要坚持基本技术模式和应变栽培相结合,树立减灾、抗灾夺丰收的思想,研究推广应变技术措施。把提高质量、突出特色作为我市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提高“金铜山”烟叶的质量信誉和市场信誉。在技术推广和普及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种植品种以NC89、云烟87为主,同时加大我市自选品种“优选一号”的示范及研究工作力度;积极推广机械化深耕、平衡施肥、化学控制、中耕培土等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高烟叶内在质量;集约化育苗率100%,商品化供苗率100%,秋冬机械深耕100%,冬季起垄50%以上,套餐施肥100%,中耕培土100%;适时采收,应变烘烤;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认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土壤改良措施,大力推进烟田轮作,采取绿肥掩青、增施有机肥等有效措施,改善烟叶的生长条件和内在品质。
(三)完善烟叶生产管理机制,提高烟叶生产的发展力和服务力。实行技术承包和技术员竞争上岗制,烟农满意率达不到80%的技术员不准上岗。实行以万元收购额定年薪和实行系统管理、分级负责的烟叶生产管理机制。建立追究问责制度,使技术员更好地为烟农提供“全过程一体化、全天候无缝隙、全方位零距离”的技术服务。
(四)继续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烟田基础设施长效运行机制。2010年烟草部门计划投入1200万元用于烟田水利、密集烤房、育苗大棚等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对于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要注重做好管护工作,帮助和引导烟农建立烟叶用水协会,确保项目持续发挥作用和烟农长期受益。
(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服务,形成合力,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烟叶是我市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唯一的应税作物,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在全市范围内特别是种烟县营造一个发展烟叶生产的良好氛围。
1.加强领导,建立烟叶生产工作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切实加强对烟叶生产的组织领导,认真解决烟叶生产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市农办、水利局、农机局、电业局、公路局、农村信用社等单位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烟叶生产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烟草公司要搞好烟叶生产全过程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