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目标:
对全市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整合、保护、恢复与重建,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形成稳定的区域生态格局;建立各个斑块之间的绿化隔离带,恢复城市间孤立的大型绿色斑块;维护河流绿色生态干道,进行生态通道的节点建设,以保持生态通道的畅通和健康。
重点任务:
1. 城乡绿化建设
(1)区域绿地系统框架
构建“一网、两带、两廊”的主城区园林绿地系统。
1)“一网”:城市建设区人居景观绿化网,构筑相互联通的“园林生态化”的绿地系统。
2)“两带”:海岸线绿化景观带和城郊森林公园绿化景观带,构建城市生态防护屏障,形成城市的重要旅游景观带。
3)“两廊”:五源河-石山生态廊道和南渡江水系生态廊道,形成组团间的绿色隔离廊道,发挥生态、景观功能。
(2)结构性生态控制区建设
结构性生态控制区是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保留地、物种的避难所,具备区域生态流通的源功能。建设重点为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和东寨港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
(3)生态通道体系建设
建设海榆中线公路、东线高速公路、海榆东线公路和海文高速公路和海口绕城高速公路生态防护林带和南海大道、滨海大道、海盛-海秀路的生态绿化带。
建设包括永庄水库森林公园、沙坡水库森林公园、玉龙泉森林公园和五源河森林公园在内的环城绿色生态景观带。并向东、西侧延伸,串联起石山火山群国际地质公园和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公共绿地建设
1)完善现有的市级综合性公园:人民公园(含东西湖)、万绿园、金牛岭公园、白沙门生态公园。
2)新增以下市级公园:美藤河体育公园、南渡江河公园、新埠岛滨海公园、红城湖公园、美舍河公园、海秀公园、长流公园。
3)区级公园和开放空间以500-1000米为服务半径进行设置,面积不小于2 公顷。
4)街头绿地主要布设在主城区景观道路的两侧,居住区出入口附近,工业区内部等处,每处面积不小于0.1公顷,在旧城区结合城市更新工程,增加公共绿地。
(5)异质性植被群落结构建设
对金牛岭公园、海口公园、滨海公园、万绿园等市内公园景区和道路绿化带植被状况的调查和对植被群落结构的比对分析,提出科学的绿化模式。
(6)自然河道建设
近期重点整治南渡江、美舍河上游、海甸溪、板桥溪、鸭尾溪、东西湖、红城湖和龙昆沟,全面提升滨水地区的休闲、游憩、景观功能。
2. 实施湿地保护工程
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护能力,以保护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为重点,保护湿地资源。建设23个乡镇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程。
(五)以文明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建设为载体,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行动目标:
通过对农药化肥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秸秆焚烧污染和农膜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村污染和水土流失的有效控制,达到以下目标:
重点任务:
1.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1)以定期检查农药化肥销售渠道为手段,加强对农药化肥销售量、销售产品性质的督控,从源头控制农药化肥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