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优化提升农村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主攻方向。要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加快实现由注重产量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由种养业为主向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各项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落实好各项补贴政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切实做到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被征地农民安置补偿、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和使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加快农业投入的地方立法工作。
(二)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全面实施粮食千亿斤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扎实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有关扶持政策重点向产粮大县倾斜,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搞好小麦、玉米高产示范片和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粮食产量稳定在850亿斤以上。落实花生良种补贴政策,支持花生生产基地县建设。
(三)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突出发展畜牧水产业,加快推进瓜果菜生产设施化、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化、特色农业品牌化。实施果菜振兴规划,积极发展种苗、花卉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值过10亿元的县、5亿元的乡镇和亿元的村,形成一批特色农业优势区域。实施渔业基础建设和品牌建设“双十工程”,加大渔业资源修复和标准化鱼塘整理力度,积极发展健康养殖渔业,鼓励扶持远洋渔业。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开展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设。认真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把黄河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生态畜牧、健康渔业、优质粮棉、特色果蔬生产加工出口和经济林草基地,把半岛地区打造成为高端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出口基地,把鲁南地区打造成为特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生态产业化体系建设,抓紧启动水系生态建设工程,继续实施造林绿化等重点林业工程,提高省级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健全市、县级公益林补偿制度,加快建设绿色山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