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制订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以及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方案。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五市年筹资标准不低于150元/人,全市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完成城阳区、即墨市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任务。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政策。继续强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进一步落实农村专项救助政策,建立农村临时困难救助制度。开展农村敬老院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探索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办法,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在有条件的镇(街道)探索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积极稳妥地实行扶贫异地搬迁,妥善解决移民后续发展问题。研究制订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残疾人扶助和救助力度,新建农村残疾人托养机构18处,对符合条件的重度肢体残疾人实施集中安养和托管;农村各种社会保障政策优先覆盖残疾人,完善低收入残疾人生活保障措施,提高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力度,提高残疾人技能水平,扶持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
16、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000个村庄的“五化”建设。加大农村供水工程整合力度,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加强水源地建设和水厂建设,建设10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43亿元,新扩建变电站7座,建设1个新农村电气化县、15个电气化镇、689个电气化村。投资25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切实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农村户用沼气示范村,发展户用沼气池7400户。加快城镇规划区内旧村改造、农民经济适用房和危房改造建设步伐,全年新建农村住房47万户,改造农村危房8100户。积极推动建材下乡,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引导农民建设安全节能环保型住房。继续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
17、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全面落实国家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各项政策,加快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的销售、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商贸、邮政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建设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生产资料等经营网点,继续支持供销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提升万村千乡超市和农家店服务功能质量。2010年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农家店500处,新建区域性农资配送中心2个,发展农资连锁直营、加盟店300个。加强市场监管,严防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
18、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实施“十绿”工程,建设绿色青岛;重点抓好青银高速、环胶州湾高速、同三高速、滨海公路南段和胶济铁路等通道两侧绿化及其可视范围内山头和村庄绿化;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提高林地综合产出能力;大力增加森林碳汇。积极推进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改善胶州湾生态环境。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启动饮用水源生态补偿工作,制订重点饮用水源生态补偿办法;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水质环境定期检测工作。完善农村气象自动检测网络,建设县级农村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加大对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源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进一步搞好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落实以奖促治政策,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