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加大对侵犯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水平。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扎实推动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强服务外包行业和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积极推动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切实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鼓励企业向海关进行知识产权登记备案,完善包括报关、审单、查验等各环节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监控体系,严厉打击进出口环节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1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监督。完善重大案件披露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重大侵权案件处理情况。建立知识产权侵权企业档案,将故意侵权、反复侵权及滥用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在知识产权相关部门(机构)网站公告的同时,纳入宁波市企业信用征信系统,并在信用宁波网上公告。加强执法机关与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的沟通与交流,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自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监督机制。
16.完善知识产权预警与维权援助机制。健全知识产权预警平台建设,定期发布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知识产权发展态势和预警报告,及时通报和指导企业化解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健全维权援助工作机制,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制度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国外知识产权制度研究,建立健全宁波市外贸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信息库,构建和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及防范机制,创建科学决策、有效反应、快速响应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全面服务于企业对外贸易和涉外投资业务。
(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17.强化知识产权宏观管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综合协调机构建设,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增强知识产权工作推进合力。推进县(市)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建设,形成统一管理、联动发展、执法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统计指标体系,定期发布全市知识产权发展指数。
18.引导企事业单位强化自身知识产权管理。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引导企业全面加强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管理,鼓励企业合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
19.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机制。在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单体项目中,建立对投资主体使用财政及国有资金、涉及国有资产数额巨大或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制度,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加强对知识产权审议工作的指导。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