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条 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应当符合市政设施养护、维修技术标准和规范。
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市政设施进行巡查、养护。发现损坏、缺失的,应当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并及时维修、补缺;属于其他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应当及时告知并督促其维修、补缺。
其他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对其管理的市政设施加强巡查、养护,发现损坏、缺失的,应当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并及时维修、补缺。
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接到报修后,应当及时进行维修、补缺。
第十四条 因交通事故损坏市政设施的,负责处理交通事故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知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第十五条 因公共利益确需改变市政设施使用功能的,有关单位或者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组织论证或者听证,并经规划、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章 城市道路管理
第十六条 城市道路包括城市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隔离带、广场和公共停车场。
城市道路管理范围以规划道路红线为准;规划道路红线尚未实施的,以现状道路边线为准。
规划道路红线或者现状道路边线与建(构)筑物外缘之间的开放式场地,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养护、维修、管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自行使用的,应当按照城市道路的标准进行养护、维修,并接受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十七条 在城市道路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堆放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刺激性气味、易于飞扬的物品或者废弃物;
(二)封堵或者占用广场和市政留用空地建造永久性建(构)筑物;
(三)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窨井盖、边井盖、平侧石、地下管线的地面标志物等设施;
(四)直接在城市道路上搅拌水泥沙浆、混凝土及其他拌合物;
(五)在路面埋设地锚,进行焊接、切割、破碎金属和抛卸重物、焚烧物品等;
(六)擅自在人行道、广场、街头空地上开设车行坡道或者开辟进出通道;
(七)擅自在人行道、广场、街头空地上停放、冲洗机动车,随意停放非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