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打造县城商业中心。建设以商业街区、商业综合体为核心的县城商业中心,优化县城商业中心业态结构,提升服饰、家电、家具、建材、汽车等商品消费服务水平,扩大文化娱乐、住宿餐饮、美容美发等服务消费领域,形成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日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需求的新型商圈,繁荣市场,带动县域商贸服务业发展。
4、建设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适应城镇化建设和灾后重建带来的农村集中居住新变化,在有条件的乡镇和行政村集中居住区,建设改造一批集商品销售、信息服务、文化服务、农村中介等功能于一体的商贸综合服务中心。
5、改造提升农贸市场。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依据《四川省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治理标准(试行)》,全市完成12个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建设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农贸市场和菜市场,满足消费需求,保障消费安全。
6、发展农村社区生活服务业。拓展社区生活服务领域,充实文化消费、家电维修、家政服务、餐饮、信息通讯等服务功能,便利居民日常生活,拉动居民服务消费。
(三)发展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1、发展农资现代流通网络。鼓励通过兼并、联合、特许经营等方式整合、规范现有农资流通网点资源,合理布局农资农家店。引导农资经营与农技服务相结合,加强农资市场的准入技术条件管理,大力推行农资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改善农资流通秩序。
2、完善农资配送服务体系。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发展以县级配送中心为支撑的县、乡、村多级配送网络,形成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营销保障体系。支持农资流通企业建立农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农资流通过程质量管理,完善农资放心流通的技术控制。
(四)发展以回收站点为基础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1、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按照利于流通、方便交售的原则推行定点回收与流动回收相结合的流通服务方式。鼓励龙头企业在乡镇社区建立回收站,在乡镇中心商业区、综合商业街设立固定回收设施,在村社人口聚居处设立回收点。站、点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计量、统一车辆和统一管理。
2、建设再生资源市场。在县城规划建设再生资源市场,按标准完备储存、分拣、打包、交易、初级加工、信息处理等设施,形成功能完善、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再生资源集中交易平台。规范再生资源流通秩序,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