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园区发展、平台建设为重点,在现代信息服务业上促发展
--重点扶持建设若干个创意产业园、软件园及孵化园等现代信息服务业园区,利用好相关政策文件,完善园区发展、企业孵化等帮扶措施,推动以园区为依托的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加速发展。
--重点建设好东莞市国际电子商贸平台、东莞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东莞软件服务外包平台等现代信息服务业平台项目,整合各方信息与技术资源,为我市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公共的现代信息与技术服务,并相应促进电子商务服务业、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业、软件与服务外包业的加速发展。
--着力打造RFID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RFID技术应用服务,重点发展面向生产流程控制、物流仓储等应用的生产性信息服务,完善RFID产业链布局。
(三)以示范工程为抓手,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上见成效
--在我省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数字化改造示范工程,具体是:1.开展传统工业数字化改造示范工程,培育一批在改造生产设备、提高设计能力、优化生产过程、改进管理模式等环节领先的数字化改造示范企业;2.开展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工程,培育一批在工业产品信息化、管理控制智能化等领域领先的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项目; 3.开展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在我市培育典型清洁生产示范项目;4.开展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在我市培育典型节能减排示范项目。
--围绕石龙、大朗、虎门、长安、大岭山等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以及松山湖、虎门港和东部生态园等产业园区,充分发挥示范区和产业园区企业集聚度高、工业基础好、改造潜力大等优势,促进信息技术在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五金模具、家具建材、装备制造和重化工等行业普及应用,推动园区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大幅度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园区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并在此基础上,籍珠三角地区申创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之机,建立省市联动机制,努力申创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市。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产业规划
成立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领导小组,部署全市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市发改、经贸、外经、财政、科技、信息产业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各行业企业广泛参与,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同时,要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围绕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结合东莞实际,加强对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研究,摸清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认真研究并加紧制订我市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全市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信息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我市信息产业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为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科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