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全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的指导意见和甘肃省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甘肃省钢铁有色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甘肃省装备制造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甘肃省轻纺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甘肃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5个重点产业规划的通知

  (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品牌建设。
  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科技创新和开发的政策扶持,推进工业试验装置的产业化。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申报和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相关部门要从各自掌握的科技资金中安排经费,对认定的企业研发机构予以资助或奖励。鼓励企业技术中心与科研院所联姻,集中力量对基础性生产技术进行创新,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关键技术开发力度,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组建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加大人力、财力支持力度,建立起技术支撑体系和技术共享平台。对钢铁、有色金属行业的主导产品、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以及在节能降耗、循环经济方面具有优势的产品,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
  (六)落实节能减排问责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用足用好国家支持和鼓励节能减排工作的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支持企业节能降耗、环境治理及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对资源综合利用及处理废渣、废水、废气形成的新兴产业和产品,实行优惠政策。严格审查新建项目节能减排刚性指标,对地方节能减排考核结果未通过的,暂停对该地区有关项目核准和审批,使节能减排措施与企业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运用环保、质检等手段,对排污或质量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产品予以淘汰。落实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管理规定,加强项目建设及企业生产运行中的安全措施监管。支持实施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工程。
  (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企业自律行为。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反映行业问题与企业诉求,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引导企业落实国家政策,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附件:1.工作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略)
  2.钢铁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项目(略)

甘肃省装备制造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行业门类广、关联作用大,吸纳就业能力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确保我省装备制造业平稳运行,抑制下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根据《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结合我省实际,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装备制造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近几年,我省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启动实施了《甘肃省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加大了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产业重组和产品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通过实施改制、破产、重组,大多数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产品产值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名牌战略初见成效。“SPARK”牌数控车床、“兰电牌”690kV及以下中小型发电机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截至2008年末,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292户,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5.86%;从业人员91121人,占全省的13.56%。200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64.56亿元,占全省的5.22%;实现工业增加值81.06亿元,占全省工业的7.14%。在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缺少规模较大的整机、成套设备生产企业,对关联企业带动作用小;二是工业设计能力弱,技术集成创新能力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三是骨干企业间关联度不高,分工与合作程度低。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市场形势变化的影响,这些问题更加凸现。部分企业产品市场需求减缓,经济效益下滑。石油钻采设备、常规中小型发电设备、中小型普通机床以及部分石化通用设备受上游产业影响,市场需求萎缩。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今后三年,既是严峻考验的挑战期,更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机遇期,必须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努力在危机中寻求更大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工业强省战略的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发展思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集聚,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确保行业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主,注重当前,兼顾长远。既要解决当前问题,也要谋划产业长远发展。密切跟踪研究我省装备制造业运行态势,及时发现问题,果断采取应对措施加以解决,标本兼治,近期措施要有利于解决长期性发展难题,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立足发挥市场机制,注重政府调控作用。扶优扶强,确保承担重要装备产品研制任务的大型企业、骨干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与多元化投入机制,为企业改制、技术改造、融资服务、人才培养、市场开拓营造良好环境。
  3.既要壮大优势企业,又要培育中小企业。坚持重点发展与整体产业水平提升相结合,进一步支持发展有市场、有规模、有技术、有效益的优势产品,培育和壮大拥有国内知名品牌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通过产品协作配套,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局。
  4.以技术创新带动重大技术装备提升。在支持企业引进吸收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针对省内近年实施的交通、能源、原材料等行业的重大工程,协调供需双方,组织企业实施技术攻关,推动优势领域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
  (三)振兴目标。
  1.力争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四年内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5%左右,到2012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占到全省工业增加值10%以上。
  2.优化布局,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培育兰州石化通用设备制造基地、天水机(械)电(工电器)设备制造基地、河西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通过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扶持发展兰石、长城电工、星火、金风科技等一批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带动一批“专、精、特”专业配套的中小型企业,形成产业集群,自产主机的省内配套率达到50%以上。
  3.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到2012年装备制造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达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30个。全省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达40%以上。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发展领域。

  未来几年我省装备制造业着力抓好五项主要任务,发展五个重点领域。
  (一)主要任务。
  1.调整产品结构,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确保全行业平稳较快发展。以“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为契机,加快建设河西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以华锐风电科技(甘肃)有限公司、金风酒泉风电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尽快形成规模化风机总装产能,形成以兆瓦级(MW)风力发电机组为龙头,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控制系统、轮毂、偏航回转支撑、变桨回转支撑、塔筒、风机电缆相配套的风电设备产业链。积极推动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装备的研制和产业化,支持玻璃镀膜装备、太阳能集热发电金属结构件等设备生产,逐步形成配套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设备产业链,最终使我省成为太阳能发电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努力开拓核电装备配套市场。
  2.围绕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实施一批技术改造及产业升级项目。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的良好机遇,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大型宽幅金属(铜、铝、钢)板带材连续镀膜装备、大型石油裂解设备、输油气管线制造成套设备、种子机械成套设备、翻车机、节水型喷滴灌设备等重大成套、配套产品研制生产。实施吉利轿车10万辆二期扩建项目。加快装备制造企业由传统加工方式向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转变,进而向智能化制造方向发展。
  3.推动专业化分工,提升机电、铸件等产品区域配套能力。扩大数控机床、电工电器、炼油化工装备以及绿色真空镀膜装备等传统优势领域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占有率。推进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健全产业配套体系,形成较长的产业链。引导中小企业进入为整机制造企业配套的零部件产业;引导大型企业将零部件、元器件等中间生产能力分离出来,组建专业化中小企业;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基础零部件、标准件、元器件、专用工装器具、关键原材料的生产领域,整合产业集聚区的铸造、锻造、热处理、表面处理等生产能力,形成一批高起点、规模化、专业化的配套企业。
  4.加快兰州、天水、酒泉装备制造业重点集聚区建设。引导企业向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兰州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天水机床及大型成套制管设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天水电工电器产业集聚区、兰州七里河大型石化装备产业集聚区、酒泉风光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及白银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园区集聚。建设服务产业集聚区各企业的专业化生产中心;鼓励和支持在产业集聚区建设钢材、电缆等大宗物资配送中心。
  5.推动企业与研发机构联合及企业间兼并重组。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与研发机构联合,组建技术中心,优势互补增强研发能力。鼓励大企业整合其内部研发机构,增强研发、设计能力。引导化工、冶金企业剥离装备制造能力,与省内兰石、长城电工、星火等相关骨干企业形成联合,增强竞争优势。积极引进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央企重组整合我省企业,形成整机或成套设备制造生产企业。积极促进星火与湘电合作,尽快组建甘肃星火湘电风机总装有限公司,支持星火收购法国索玛公司等企业,增加技术储备,扩大国际市场。利用兰石集团重组上市的机遇,积极引进中信、国投等战略投资者,并与兰州地区相关骨干企业重组,形成我省装备制造行业重要龙头。
  (二)重点发展领域。
  1.新能源装备。紧盯全球研发动向,积极跟进先进工艺、设备制造水平,高起点、高标准发展。在继续支持发展兆瓦级(MW)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同时,大力发展兆瓦级(MW)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机,支持风轮叶片、变频控制系统、齿轮传动系统、叶片用新型材料等的研发与生产。发展特种电缆,积极支持高温超导电缆发展。积极发展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等技术中的控制系统、集热管、镀膜玻璃、镀膜装备、金属结构件等配套设备。鼓励支持核电设备、生物质能设备制造企业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