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规模加速扩大。到2020年,新能源装备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000亿元,其中风电产业2000亿元,太阳能利用装备产业2500亿元,核能装备产业500亿元。
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新能源 (不含水电)装机规模达到1845万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的35%左右。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增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形成风电、光伏、核泵的国内领先的研发团队,进一步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的能力。
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形成。到2020年,新能源产业发展增加直接投资累计30004亿元,其中建设核电960万千瓦;石煤、煤矸石发电4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230万千瓦;风力发电65万千瓦;生物质发电100万千瓦以及一定规模的光伏、垃圾沼气发电等项目。
三、发展重点
(一)新能源利用
重点以核为主,兼顾其他,实行核能与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发展相结合。
1、新能源发电
核电。重点抓住国家启动内陆地区核电建设的机遇,集中力量争取中核桃花江核电站一期工程4X100万千瓦级项目在“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争取中电投小墨山核电站一期工程4X100万千瓦级项目纳入国家核电调整规划,“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其他作为后备项目,适度开展前期工作。呼应沿海的核电项目,为构筑国家“东中部核电带”作贡献。
依托省核工业地质局和核工业湖南矿冶局,进一步加强核原料勘探和开采、冶炼、纯化等。依托国防科技大学、南华大学等高等院校,为本省核电发展培养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等专业技术人才,为投运后的核电站储备人才,建立培训基地。以核电项目带动核原料勘探、开采、冶炼,带动核装备制造,带动服务产业的发展,培育核产业基地。
生物质发电。在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便、工业有机废弃物和城市固体有机垃圾等资源相对集中的地方,建设一批生物质发电厂。重点支持益阳开发区、南县、澧县、临澧、屈原、祁东、双峰、隆回、安仁、茶陵、汉寿等生物质电厂项目。在资源落实的前提下,改造一批企业自备电厂、热电联产和常规小火电厂,由燃煤改为燃用生物质原料。
垃圾发电。根据垃圾处理场建设,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垃圾填埋场大型沼气抽气发电厂和垃圾焚烧发电厂。近期在“3+5城市群”地区选址建设垃圾发电项目,远期在其他地区选址建设。
沼气发电。在集中屠宰场、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沼气工程,合理配套安装沼气发电设施。推广生物气化技术,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
太阳能发电。组织力量开展太阳能资源评估工作,为制定太阳能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启动光伏市场。依托中电集团48所核心技术,支持衡阳10万千瓦晶体硅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项目。实施屋顶发展计划和金太阳计划。重点在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宾馆等公益性建筑建设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在道路、公园、车站等公共设施照明中推广使用风光互补电源,在无电地区推广使用风光互补电源。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0个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5万千瓦;完成全省6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道路照明项目,总容量5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