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筑多层次软件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整合高校、企业、社会软件教育资源,加快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鼓励软件企业开展继续教育,支持软件人才实训、实习基地和示范性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强软件技术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培训层次结构,构筑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实训基地三级软件人才培养体系。
(二)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实习培训,大力实施校企对接工程,开展差异化定制培训和“定单式”人才实训,促进企业、高校、社会培训机构联合开展就业培训和岗前培训,重点培养一批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技术人才和实用型技能人才,进一步提高软件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为软件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三)完善软件人才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创新创业平台,抓好中日IT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建设,加大软件人才引进力度,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并资助国内外高层次软件研发、经营管理人才在我市创业,支持大学毕业生和海外留学人员在济创办软件企业。建立健全创业项目库,加强创业项目征集、开发、评估、论证和推介工作。
七、完善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加快骨干企业创新载体建设。以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为契机,努力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形成一批高标准的软件创新和产业化基地,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和产品,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团队。鼓励引导大型企事业单位将软件研发及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剥离,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软件服务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二)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加强产业资本、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大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中小企业聚集。加大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力度,提高服务中小企业能力。引导促进企业整合创新资源,联合创新发展。
(三)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支持软件企业专利申请和专利技术产业化,加强软件和创意作品的著作权登记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软件知识产权评估、无形资产质押工作。进一步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打击、防范和遏制软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长效机制。
八、完善落实配套政策,进一步优化软件服务业发展环境
(一)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进软件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加强软件企业认定和软件产品登记备案,推进动漫企业双软认定工作,并纳入软件服务业扶持范围。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享受鼓励软件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