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广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19.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大力推进“三覆盖(党组织、工作、凝聚力)”建设,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和工作方式。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党支部建在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社、村民小组和外出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和行业上。优化城市社区党组织设置,符合条件的社区设立党总支或党委,住宅小区设立党支部,居民楼院设立党小组,实现党组织对辖区范围的全覆盖,努力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适应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及国企改制后的实际,确保企业党组织和党的工作随着企业结构变化和业务拓展延伸发展。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坚持以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和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为重点,加大建立党组织力度,努力实现50人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5人以上社会组织有党员,100人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30人以上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已建立党组织的,不断巩固提高,发挥作用。完善基层党组织存在突出问题倒排制度,及时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

  20.创新党员教育管理。认真执行《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突出抓好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创新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载体,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深入开展在职党员依岗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基层党员干部记民情日记等活动,鼓励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推进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和退休党员社会化管理。建立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完善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推进流动党员信息化管理。推行“两推入党”(群众推荐、党员推荐方式发展党员),注重在生产和工作一线、高知识群体、高技能人才、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21.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建立党内激励制度,对被评为全省或连续两次评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分别授予羊城“七一”奖牌和奖状,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完善从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中选拔镇(街)领导干部、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选拔镇(街)公务员机制。加强党员服务中心(站、点)三级网络建设。认真做好“12371”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受理工作。实行党内关爱扶助金制度,建立健全党内走访慰问制度,帮助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建立经常性党内谈心谈话制度,了解党员思想,帮助答疑解惑,激发党员热情。

  22.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创新。紧紧围绕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深入开展“开拓创新,争先创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任务和本地本部门的工作业务,丰富组织生活内容,拓展组织生活功能,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和党组织的内在活力。紧密结合党员队伍和行业特点,创新组织生活载体,采取设立党员兴趣小组、党员互动交流、网上论坛和党员轮流主持组织生活会等方式,使组织生活既体现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又为广大党员所感兴趣,对党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帮助。完善组织交流、考核、评比的措施,积极开展主题党日评选、组织生活创意竞赛等活动,落实组织生活登记制度,把组织生活开展情况列入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23.结合“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一体化,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落实定点帮扶责任制,领导干部亲自挂点,确保按期完成扶贫开发和基层党建工作任务。领导班子成员轮流进驻,每季度到扶贫点1次以上,检查指导工作,帮助解决问题。围绕抓班子、抓脱贫、抓发展、抓稳定、抓制度,认真开展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进驻扶贫村、帮扶单位党组织与帮扶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扶单位党员与帮扶村党员结对帮扶、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等活动。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按照“三有一化”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水平。坚持“建、管、用”统一,推动村落社区化。扎实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建立覆盖城乡的党建信息网络,实现城乡党建资源共享共用、城乡基层党组织相互促进、城乡党员共同提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