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2008年,全市共有限额以上专业化物流企业733家,业务涵盖“海、陆、空”各个领域。在2008年度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前4名均设在北京,前50名中有10家设在北京。“总部+物流”、“展示交易+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新模式日益成形,现代物流已成为推动本市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2007年,本市首次发布实施了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确定了“十一五”时期全市物流业发展目标和各项保障措施。2009年,国务院《通知》明确将本市列入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为本市物流业的振兴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尽管近几年本市物流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物流基地引导物流资源聚集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二是以承担社会化物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所占比例较低;三是部分物流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振兴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为契机,以服务“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为基本立足点,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城市物流配送,积极拓展区域物流,着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提升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构建符合首都城市功能要求的现代物流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加强规划指导,着眼长远发展。结合首都发展要求,针对物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做好物流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大型物流项目建设,完善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完善物流体系,实现协调发展。进一步明确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努力实现差异化定位、错位发展。加快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调整城区内传统仓储物流设施布局和功能,形成布局合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物流节点空间格局。着力培育发展专业化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和城市的正常运行。
3.整合资源功能,实现集聚发展。加快城市物流用地、设施装备、信息系统等各种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鼓励物流企业向物流基地聚集,使各类物流资源相互协调、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