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安徽时代出版公司、安广网络公司、芜湖华强公司等,综合应用数字技术、动漫仿真和大幅面喷墨印刷、综合传播等技术,发展数字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等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三网融合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示范。建设动漫、软件外包产业基地,构建文化创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到2015年实现产值300亿元。
(四)建立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和共享。
按照聚集创新要素、交易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产业的主体功能,立足现有基础,突出产业需求,加强资源整合,加快建设科技成果研发交易转化服务平台。
1.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围绕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公共安全等新兴产业的技术需求,新建100家左右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力争国家级中心5家以上;新建50家左右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国家级中心6-8家;新建40家左右省级重点(工程)实室,力争国家级实验室6-8家:对现有研发平台进行整合提升、完善功能、对外开放,成为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信息咨询中一心和人才培动中心。
2.创新要素交易平台。建设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安徽(芜湖)高新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国家专利技术(蚌埠)展示交易中心,支持推动安徽省股权交易所加快发展。完善网上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实时连接上海、天津等地技术市场。办好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力争全省技术市场成交额年均递增20%以上。
3.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园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高起点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使之成为集聚创新要素、招才引智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窗口。到2005年,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4000家。在汽车电子、公共安全、软件外包、动漫等新兴领域,建立一批专业孵化器,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增值服务,加速产业集聚。
4.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以合肥、芜湖、蚌埠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和安徽(合肥)创新咨询中心等为载体,聚集一批咨询评估、知识产权代理、投融资等中介机构。以中国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等为骨干,形成全省技术转移组织网络。重点扶持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改善基础设施,转变运行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5.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科技路路通”总中心,建设各市分中心,在骨干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省级以上园区建立150家以上基层服务站,形成覆盖全省、联通全国的工作体系。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等公共科技资源进一步面向企业开放,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探索公共科技资源对企业开放的激励和监督考核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