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饲料饲草供应体系。
坚持以提高自给能力为主、进口外调为辅,立足现有基础,优化饲料饲草产能布局;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生态饲料产品;引导饲料企业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
依托五大优势集聚区,按照布局合理、分工协作、运作高效、服务方便的原则,构建现代饲料产业体系,到2020年,全省饲料产量达到5000万吨;重点把郑汴饲料主产区打造成全国高科技饲料生产基地和物流集散中心,饲料产量达2000万吨,占全省的40%。加快培育大型饲料加工企业集团,到2020年,年产100万吨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10个,50万吨以上的20个,饲料龙头企业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比重由2008年的26%提高到50%以上。
加快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饲料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大中型企业自建或与研发机构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参与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建立企业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战略技术联盟。加强小麦型配合饲料、非常规饲料资源、新型饲料酶制剂、霉菌毒素脱毒剂、热敏性饲料添加剂等重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力争使重点饲料领域和关键饲料生产技术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加大秸秆资源的开发力度,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技术,到2020年,利用秸秆4000万吨,占秸秆总量9500万吨的42%;因地制宜,大力开展人工种草,重点在黄河滩区种草50万亩、浅山丘陵区种草100万亩;建设饲草饲料技术研发工程中心,加强秸秆加工技术、秸秆生物利用技术、种草养畜技术等研究开发,利用物理、化学、微生物的方法,提高非常规饲料的利用价值,将粗饲料消化率从目前的35%提高到50%以上。
(五)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
引导国内外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围绕优势集聚区,进一步优化畜产品加工业布局;鼓励大型规模养殖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在建设畜禽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向加工业延伸;按照“高、专、精、深”的原则,调整优化畜产品结构,提高我省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培育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点开发符合消费结构变化、市场潜力大的新产品,推进全省畜产品加工业向高附加值、外向型精深加工转变,大力推动优势企业和产业密集区规模快速扩张,形成以名牌产品为主导、大型骨干企业为支撑、上下游产业配套、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格局。
肉类加工要围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主导产品,巩固提升猪肉、禽肉加工优势,大力发展牛、羊肉加工,不断提高牛、羊肉在人们膳食结构中的比重;扩大低温熟肉制品生产规模,发展酱卤、熏烤、腊制等中式肉制品和添加肉类方便制品;按照产品多样化、精细化、方便化、安全化的发展方向,积极研究开发功能产品、特优产品等新型肉类产品。奶类加工要继续加强液态奶产品的开发,不断增加花色品种,既要抢占高端市场,又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大力发展婴幼儿配方奶粉,尽快填补我省空白;加快奶酪、黄油为主的奶制品精深加工,抢占国内市场。蛋品加工要在巩固卤味蛋、松花蛋等传统风味蛋品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液态蛋、蛋白粉、蛋黄粉、全蛋粉、蛋白片、核黄素、卵鳞脂、溶菌酶等蛋品的精深加工产品。
(六)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发展畜牧业现代物流的主要方向是利用现代技术和设施,加快畜产品冷链物流、活畜禽调运、生产资料配送等网络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现代畜牧业物流服务体系。围绕五大优势集聚区和饲料、兽药、机械等主要批发市场,统筹规划建设一批以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为特征的物流园区;依托双汇集团、众品公司、大用集团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物流基础,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重组,培育一批服务质量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畜牧业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体系,提高公路冷链物流运输能力,尽快建立铁路冷链物流运输体系,建立冷链物流体系与终端销售市场的衔接机制,为我省畜禽制成品进入国内大中城市市场创造快捷便利条件;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尽快制定畜牧业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畜牧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根据物流标准编制规划,加快制定畜牧业物流通用技术类、物流技术类、物流信息类、物流管理类、物流服务类等标准,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
(七)科技支撑体系。
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围绕优势集聚区建设,建立与国家配套的产业技术体系,重点建设现代畜牧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机构和生产企业,围绕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开发利用,在良种培育、疫病防控、饲料营养、畜牧机械、质量安全、畜产品加工储运、健康养殖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引进消化吸收胚胎移植、性别控制技术、转基因生物工程技术等一批现代畜牧产业的先进技术。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创新技术推广机制,提高科技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