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展目标:到2020年,区域内肉羊存栏2500万只、出栏2600万只,分别占全省总量3100万只、3200万只的80%、81%;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产业化率达到60%。

  发展路径:在周口、商丘、濮阳等地方品种主产区,加强对槐山羊、小尾寒羊等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保持合理的种群规模和养殖数量;积极推广杂交改良等先进适用技术,以舍饲半舍饲为主,适度发展规模养殖;整合现有肉羊加工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加快产业升级和肉羊加工企业发展,实施年加工1000万只规模优质肉羊产业化工程,创建中原优质肉羊品牌。

  四、支撑体系

  (一)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坚持引种与育种相结合、保种与利用相结合,加快“育、繁、推、改”步伐,促进外来品种本地化、地方品种国际化、杂交改良商品化。加大品种资源保护力度,建设优良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库,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生产配套、保障有力的良种繁育体系。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完善原种群、扩繁群、生产群和人工授精网络“三群一网”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开展联合育种、种猪性能测定,建立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体系,实施群体遗传改良;年新增80万头供种能力,总供种能力达到200万头。

  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加强奶牛良种的繁育和推广,重点加快省奶牛繁育中心等高代次原种场建设。适当引进国外优良种牛遗传物质,提高高产核心群奶牛质量;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育技术,提高区域内奶牛的良种化水平。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和种公牛遗传评估,建立和实行荷斯坦牛良种登记、标识管理制度。加强对奶牛改良工作的指导,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不断提高奶牛单产水平,改善原料奶质量。

  肉牛良种繁育体系。以省肉牛繁育中心为依托,扩大夏洛来、西门塔尔等外来优良肉牛品种的引进和纯种繁育规模,建设全国最大的纯种肉牛繁育制种基地。扩建地方优良品种保种场,加快南阳牛、郏县红牛、信阳水牛的选育提高和开发利用。重点建设我国第一个肉牛专用新品种夏南牛纯种繁育场,扩大群体规模。继续建设郑州、洛阳、许昌、南阳、泌阳等五个种公牛站,扩大冻精生产规模,配套建设市、县两级冻精冷链储运网络,完善乡级人工授精网点。建设肉牛后裔测定中心,科学选育优良品种,提高肉牛生产水平。新增制供精能力1000万剂,总供精能力达到1500万剂。

  家禽良种繁育体系。重点建设相配套的原种禽场、祖代禽场、父母代禽场制种供种体系,新增蛋种禽供种能力300万套、肉种禽供种能力850万只。新建扩建固始鸡、卢氏绿壳蛋鸡、固始白鹅等地方良种原种场,提高选育制种能力。

  肉羊良种繁育体系。重点建设良种扩繁场,年新增供种能力3万只。新建槐山羊、小尾寒羊、伏牛白山羊、太行黑山羊等地方品种繁育场,提高选育制种能力。

  (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以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为目标,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建立完善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持体系为依托,以构建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强化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重大动物疫情的预警预报、预防控制、应急反应、可追溯管理、依法监管水平,建立起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相互配套、运转高效的动物防疫体系,实现动物防疫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加快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的组织体系、支撑体系、政策体系、预警体系、应急体系、追溯体系、执法体系、信息体系、责任体系等“九大体系”,重点加强基层防检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主要建设区域性防检疫中心站;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疫病监测网络、动物卫生监督所和检疫网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物资储备库;改造完善畜禽规模养殖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动物防疫条件;围绕优势集聚区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种畜禽场的疫病净化,加快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为主、国际接轨的基本原则,积极构建法规完善、风险可控、监管有效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手段,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建立健全畜牧业标准体系,重点制定产地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投入品的使用、生产技术规程、管理规范和检验检测方法、包装标准、贮藏和运输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为畜牧业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撑;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重点建设省、市、县(市、区)监管机构和企业(包括养殖、加工、畜产品批发市场)四级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和质量追溯网络,提高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完善检验监测手段、提升检验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鼓励企业加强质量安全检测,增强企业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自检自控能力,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点面结合、功能互补、运行高效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扩大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的规模,积极开展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监测检验,健全畜产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