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绩。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36个,带动全省新开工项目规模和城镇投资规模双双突破1万亿元大关,超额完成“8511”投资促进计划年度任务。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59.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郑西客专、郑州火车站西出口改造、洛阳和南阳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等80个项目建成,郑州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和郑焦、郑开、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等122个项目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试点任务圆满完成、河南段各项工程顺利推进,河口村水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09年新增煤炭生产能力900万吨、油气长输管道1360公里、电力装机408万千瓦,电力装机达到4680万千瓦,高速公路在建规模1745公里,铁路在建规模2202公里。同时,组织编制了综合交通体系、四纵五横四辐射铁路网等一批重大规划,谋划储备了一批重大项目,为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重点改革和开放合作取得新突破。省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展开,全省35024所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基本兑现。112家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在6个省辖市的47个县(市、区)启动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成功组建省交通投资集团、铁路投资公司、水利建设投资公司、国有资产控股运营公司、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心、中小企业担保集团等政府投融资平台。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成功实施。电力企业与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农村、文化、财税、金融、城乡一体化等改革取得新进展。大招商活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服装纺织产业转移高峰论坛等大型经贸活动,与兵器集团等19家央企及杉杉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2009年实际利用境外、省外资金分别增长19%、19.1%。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十大实事”如期完成,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512亿元。建成县乡公路6290公里、通村公路6510公里,改造大中危桥40293延米。解决32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75万户。提前一年实现全省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电话”。实施了356个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264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75个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开工建设503个职教攻坚项目,新建扩建12个特殊教育学校、6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一批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民体育健身等文化惠民工程。支持了11所市级中医院、50所县级医院、103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改造了256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1万个村卫生室,改扩建了574个基层计生服务站。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9%。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1%,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950万返乡农民工基本实现就业。提高了企业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新增城镇养老保险70.83万人、医疗保险420.56万人、失业保险6.2万人,在21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受益农民1000多万人。初步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新增经济适用房4.1万套、廉租房2.66万套,改造农村危房3.82万户。14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任务全面完成,110万人实现脱贫。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71.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6.95元,实际增长9.9%和7.5%。年末全省总人口996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99‰。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需求不足约束尚未根本性改观,外贸出口计划指标没有完成;经济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稳定性还需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省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等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突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期望值不断提高,加之体制机制创新滞后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这些问题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基本态势。
按照总体要求,制定实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以“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为指导,坚持“三保”,突出转型,强化态势,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着力实施“五项工程”和“七项行动计划”,落实完善,创新机制,提高能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1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6%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0.8%和1.2%,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