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节约型中小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四、运行实施
  本项内容包括管理模式、总结表彰、档案管理等。
  (一)管理模式
  节约型学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牵涉学校的各个部门,所以要统筹规划,相互配合,分工明确,权责分明。
  1.统筹规划,相互配合
  学校应召开专题会议或在综合会议上对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进行讨论研究和部署,制定节约型学校建设的规章制度和具体工作的通知,统筹安排,引导校内各部门协调配合。
  2.分工明确,权责分明
  学校总务部门应对水电煤气和供暖设备进行安装、维修和保养,并定期进行检查汇总,将统计结果按季度或学期在校园网、橱窗上予以公布。对资源与能源节约资金投入、资源和能源管理与使用定期进行总结,分析资金使用效益、资源与能源耗损情况,提交年度报告。
  学校德育处、团(队)等部门应对全体学生开展节约宣传和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教学部门要组织任课教师做好学科渗透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落实节约理念。教科研部门要组织教职工进行节约型学校建设的课题研究。
  (二)总结表彰
  对全校资源与能源节约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总结节约资源与能源的做法和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在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中组织管理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效果突出的、校园建设贡献大的组织或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三)档案管理
  本部分包括文件资料、日常工作材料和研究成果材料档案管理三方面。
  1.文件资料
  建立行政部门下发的关于节约型学校建设的政策法规、规则、决定、规划、计划、各项资源与能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方案等文件档案,收集相关工作报表、数据等材料,做到档案规范整洁,文件齐全,数据资料完整。
  2.日常工作材料
  保留资源与能源节约会议及工作检查记录、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会议记录、定期检查记录、校园建设中的节约建设和改建项目资料;保留资源与能源节约宣传资料和主题活动等资料;保留进行节约教育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校本教材等相关资料。
  3.研究成果材料
  保留节约型学校建设过程中的所有研究成果、节能措施及获奖成果情况。保留已发表或获奖成果的复印件、科研创新成果的相关资料(创新成果、创新内容、获奖证书)等。

第三部分 节约教育与宣传


  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当前,许多孩子的节约意识比较淡薄,节约习惯尚未养成。人类的未来掌握在今天的孩子手中,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节约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节约型学校建设。这对于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及保护人类共同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应把培养具有节约思想品行的合格公民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具有节约能力、科研意识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课程目标之中,将节约知识、方法、技能、意识、观念、行为融入学校课堂教学、科技实践和学校特色活动之中,将打造一支具有节约专业水平和能力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所节约型示范学校纳入学校三年(五年)发展规划之中,明确目标、建构体制、制定方案,组织实施。
  一、面向学生的节约教育
  (一)教育目标与内容
  1.树立正确的节约意识
  在学科教学的案例分析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树立正确的节约观和环保观。
  2.掌握基本的节约知识和一定的操作技能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与宣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的节约理论知识,并在解决节约问题过程中,初步掌握一定的节约技术和技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节约能力。
  3.培养开拓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利用图片与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探究节约的兴趣和动机,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探索的精神,以及敢于和善于进行节约环保知识技术创新的精神品质、批判性思考节约问题的思维方式。
  4.培养法治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节约品行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与宣传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自觉遵守节约法规、政策措施和具体规章制度)、人文精神;倡导健康、文明、节俭、安全、适度的生活理念,使节约成为每个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