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技术要求、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竣工图纸、计算书等。
(3)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记录文件
对建筑能源管理中的计量数据、检测结果、运行记录、分析报告、建筑自动化系统存储的记录数据等资料,应按规定保存,作为分析、检查和评价的依据。
3.设备修缮制度
建立修缮管理制度,对水、电、锅炉、气等设备故障检修保养维护其正常运行方面的规定,建立各项检查制度,值班制度、抢修制度,确保不出现跑冒滴漏的情况,保证水、电、锅炉、气等设备正常运行。
(六)新建项目和既有建筑节水节能改造制度
1.新建项目的专项审查
校园新建项目应按国家相关规范和程序委托工程设计,并委托审查机构进行节能专项审查。
2.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评审
既有建筑分为历史建筑和一般既有建筑。
(1)对于历史保护建筑的改造,以满足历史建筑保护要求为基本原则,组织专家论证和评审相适应的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技术方案,严格参照相关的法规条例实施。
(2)对于一般既有建筑,建立和完善既有建筑设备的管理台帐;建立设备检定与改造的原则、组织和程序。应在优化运营管理的同时,有计划地实施节能改造。改造应当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对改造的必要性、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和评审,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七)投资管理制度
本项内容包括新建项目和改造项目两部分。
1. 新建项目资金管理
对新建项目进行资源与能源节约预算,根据新建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设计、技术产品选用做出资金使用预算安排。按照新建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设计标准要求,技术产品选择使用能够达到资源与能源节约的目标,使资源与能源节约效益显著。对新建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提交审计报告。
2. 改造项目资金管理
根据改造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设计、技术产品选用做出资金使用预算安排。按照改造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设计标准要求,技术产品选择使用能够达到资源与能源节约的目标,使资源与能源节约效益显著。对改造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提交审计报告。
(八)资源与能源统计、公示制度
建立资源与能源统计制度,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进行统计。
1.物资统计
依照《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的要求,建立固定资产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重点是按照物资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对办公家具、教学使用的桌椅、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和校园公共活动场所设施设备配置的数量、规格标准、组合使用方式、产品规定使用年限和已使用年限等进行统计。
2.能耗统计
建立校园能耗、水资源利用等基础数据的专项统计制度和方法,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挖掘节约空间,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建立校园建筑及用能设施分类能耗统计或分项能耗统计制度。
(1)分类计量:可按照生活服务设施、行政办公设施、教学设施、学科研究设施、实验设施、实习设施等类别实施分类建筑物能耗计量。
(2)分项计量:根据实际条件按建筑规模、耗能规模并参照《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条例》对大型设施建筑制定能耗分项计量实施方案。列入分项能耗统计对象的新建建筑或设施应按空调、采暖、照明等用途设计独立的电力线路并配置数字计量仪表,对于既有建筑应根据条件逐步配置数字计量仪表,为逐步建立建筑能耗分项计量及网络远程数据采集奠定基础。
(3)能源管理人才培训
制订能耗统计实施方案、表式、分类统计标准,开展统计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并纳入能源管理岗位考核制度。
(4)能耗统计报表及能耗数据库建设
能源管理人员应及时、积极、准确地记录能源消耗情况,建立能源消耗统计表。能源消耗统计表应包括:建筑基本信息表;建筑物耗电量、耗气量、校园照明耗电量的逐日数据表;建筑物耗油量、耗水量、耗热水量的逐月数据表;校园维护与维修耗水量、耗油量的逐月数据表;耗热量的全年数据表;能耗分项计量系统。建筑物用能用水记录或账单,统一按实际月(指每月起始日0:00~每月最末日24:00)折算。
(5)建立校园能耗数据共享机制
应统一校园能耗统计数据的内容及格式,逐步实现数据采集记录的自动化、电子化系统建设,建立可靠性强、效率高、共享度高的校园能耗数据库。
(6)高耗能设备设施的专项计量和能源统计
高能耗的实验设备设施应采取专门的分项计量措施,建立设备的运行记录,定期对高能耗的实验设备设施进行能源统计。
3.数据公示制度
为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提高节约意识,强化监督管理,应建立校园资源消耗数据公示制度,按年度或季度对学校水与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公示。
(1)建立校园能源、水资源消费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数据采集的效率和数据的共享度,提高管理效率。
(2)通过校园网、媒体等途径向使用者、管理者和社会定期公示校园能耗、水耗统计数据、分类单位能耗及水耗统计指标数据(包括现实数据和历史对比数据)。
(九)物资与能源审计制度
1.物资审计
建立物资审计制度,对物资设备的使用情况分项目进行审计,分析物资设备实际配置使用以及管理情况,提交审计报告。
2.能源审计
学校应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同时应积极配合并协助国家和本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开展建筑能源统计和审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