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想教育部门、团委及学生会将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学生工作中,确定分管责任人,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校园节约活动。
二、节约制度
学校应建立节约规划与计划、资源与能源使用管理制度、采购与仓库管理制度、物资设备配置制度、设备运行与修缮管理制度、新建项目和既有建筑节水节能改造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资源与能源统计、公示制度、物资、水与能源审计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加以落实。
(一)规划与计划
1.规划
(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中必须明确节约的原则。
节约原则在事业发展规划的发展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中有具体体现。
(2)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指导思想中必须明确节约的原则。
节约原则在学科建设规划的课程设置、学科问题研究、教材编写中有具体体现。
(3)校园建设规划
校园建设规划指导思想中必须明确节约的原则。
节约原则在校园建设规划的建筑、道路、景观设计、土地利用、物资设备、技术材料选用配置中有具体体现。
2.计划
(1)行政工作计划
年度行政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中有节约原则。
在行政管理、教学、科研、教辅、基本建设和后勤等工作任务中要有贯彻节约原则的具体措施。
(2)党委工作计划
年度党委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中有节约原则。
在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组织、宣传、统战、工会、共青团和学生社团以及学校的基层党组织要有开展节约工作的任务和具体措施。
(二)物资与能源使用管理制度
1.水与能源管理制度
在水与能源使用方面要建立以下管理制度:建立资源与能源节约新技术新产品管理制度,对水和电、煤、气的节约技术及其产品使用措施做出规定;建立水与能源指标分配、定额控制、分户计量和有偿使用管理制度;水的再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使用规定;建立奖惩制度,学校按照节水节能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节水节能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或违反规定造成损失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或处罚。
2.办公耗材管理制度
在办公耗材使用方面要建立以下管理制度:建立纸张管理制度,对纸张使用规格数量和使用方式予以限制;建立电子打印油墨管理制度,对打印油墨的品牌、型号、价格和更换次数等方面所做出规定;建立电脑软硬件管理制度,对电脑软硬件设备运行、保养、维修、更新和再利用等方面做出规定。
3.节粮管理制度
在节约粮食方面要建立以下管理制度:建立食物采购、饭菜加工制作和饭菜销售的制度,对餐饮部门依照成本和标准有规则地进行饭菜的制作、销售做出规定;学校应对就餐过程进行引导,在餐厅利用挂图、标语牌等进行科学文明健康饮食观教育,营造节约粮食的氛围,提高食堂管理人员的素质,设置营养师岗位,完善其工作职责。加强对就餐过程的巡视和指导,及时对浪费粮食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
(三)采购与仓库管理制度
1.采购管理制度
建立采购管理制度,严格执行《
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优先采购节水节能物资设备,采用能效高的产品,禁止采购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产品和设备。鼓励网上采购,集中统一采购,节省采购成本,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2.仓库管理制度
建立仓库管理制度,对物资进出库交接、摆放、保管等作出规定,确保物资的安全和质量,降低仓库的存放时间,提高库容率和库房的使用效益。
对特殊物品(包括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制剂和产品等)的存放,应制定专门措施,防止不良危害事件的发生。
(四)物资设备配置制度
建立物资设备配置制度,对办公家具、教学使用的桌椅、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和校园公共活动场所设施设备配置做出规定,包括分配数量、规格标准、组合与使用方式等,控制超标准、超数量配置。建立物资设备综合利用制度,对办公、教学使用的桌椅、实验室、厂房车间仪器设备和校园公共活动场所设施设备的使用做出规定,提高利用率,降低闲置率。
(五)设备运行与修缮管理制度
1.建立各级能效管理负责人制度
(1)学校主要领导作为校园节能工作的责任人,并将校园节能工作与业绩考核挂钩。
(2)各院系、部门负责人为该部门单位能效管理和节能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建立相应的业绩考核体系。
(3)对于能耗较大的建筑设施或设备,如含有大型实验装置的实验室,应指定实验室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为能源管理责任人,督促建立或健全用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及能耗计量、统计工作。
(4)应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的能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熟悉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能效管理专业知识,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职称。能源管理人员负责对本校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2.能源管理文件、报表、记录和管理台帐
(1)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文件
明确校园建筑能源管理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及联系方法、记录表格(包括建筑物能源管理机构或责任人的任命或聘用文件)并形成文件。
制定关于建筑节能的有关管理措施和文件,完善设备运行的管理台帐。如大型用能设备(制冷机、锅炉、大型实验设备)或设备机房的节能管理规定、规程、能耗计量装置(仪表)的校验证明;管理人员接受节能培训的证明文件。
(2)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