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普及增产增效技术。马铃薯突出推广脱毒种薯、稻草包芯、稻草覆盖等栽培技术;油菜重点推广“双低”油菜稻茬免耕栽培技术;蔬菜重点应用高效节水微灌技术、大棚覆盖保温栽培技术、设施越冬和春提早栽培技术;食用菌重点推广代用料栽培技术;紫云英重点做好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和排渍沟的开挖。积极推进马铃薯、蔬菜等主要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通过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秋冬季农作物的栽培管理水平。
三要推广病虫综防技术。近年来,冬季病虫草害较重,对冬种生产构成很大威胁。要落实冬季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采取水旱轮作、中耕除草等措施,减少病虫越冬基数;推广抗病品种、脱毒种薯,应用轮作换茬、嫁接防病、膜下滴灌等技术,减轻对当季和下季作物的危害;加强食用菌制袋、接种、培养和出菇管理等各个环节防控;指导农民科学用药,适期防治,合理减少农药用量,全面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高农药使用效果,改善和提高农产品品质。
四、突出重点,开展示范
建立秋冬季农业示范片,是宣传引导、示范推广冬季作物优质高产高效品种和技术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种植效益和冬闲田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各地要根据当地的资源和条件,突出优势作物,着力建立一批冬季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示范片,突出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示范推广,兼顾优质高效蔬菜和“双低”油菜的示范推广,努力把秋冬种示范片办成秋冬高效农业的宣传展示基地,农民观摩学习的重要场所。承担省级示范任务的县(市、区)农业部门要尽早落实示范地点、面积和种苗,及早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安排好技术人员,筹措好项目资金。
五、因地制宜,培肥地力
各地要针对冬闲田布局现状,制定土壤地力培肥方案,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紫云英、蚕豌豆等冬季绿肥,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努力提高耕地质量。承担省级紫云英示范县和列入2009年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的县(市、区),要抓好紫云英示范片的建设,做到统一购种、统一播种、统一接种根瘤菌、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鲜草压青“五统一”。同时,要在示范片区内开展不同品种、不同鲜草翻埋量对后作水稻施肥影响对比试验,有条件的项目县要开展紫云英留种基地建设试点。
六、加强领导,强化服务